第八百一十七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1 / 2)

關於京宣馳道的創意,朱祁玉自然不是發明者,而是一個大道至簡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創造與發明,而大明正好要修這條馳道,正好可以應用。

京宣馳道如果能夠順利修建,那么大明的馳道干線的九龍官道計劃,就可以繼續推行了。

朱祁玉對這條馳道寄予厚望,甚至派出了於謙親自督辦,可見他的重視。

朱祁玉拿起了另外一份奏疏,放在了桌上,頗為嚴肅的說道:「松江府造船廠,計劃明年下水三十條大明寶船,請旨下西洋之事。」

海寧號和廬江號是戰艦,而大明寶船是遠洋船,所以造起來速度更快,這三十條遠洋船的武裝力量遠不如海寧號和廬江號,但是依舊配有火炮、碗口銃、長短鳥銃等一應火器。

當然戰艦也好,遠洋艦也罷,在撮爾小國的眼中,沒什么區別,都是天兵天將。

於謙看過了奏疏,有些不解的問道:「這不是之前在松江府就商定過的事兒嗎?」

朱祁玉想要讓李賓言去天邊看看,可是作為大明的松江巡撫,李賓言離不開松江府,也離不開大明,只好讓自由自在、李賓言的馬甲,三皇子他外公唐興代勞,去天邊看看。

而這三十條大明寶船,就是唐興-李賓言環游世界航行的船只,為了准備環球航行,松江府造船廠專門為船隊量身定做了專門迎風破浪的航船,而松江府也開始招募水手力士通事等。

一切籌備工作都在有序進行。

除了主艦隊之外,大明還有一支艦隊,將從琉球出發,從倭國向東而去,勘測天下航路,這支遠洋艦隊就是奔著去了就回不來,如同徐福出海再無音訊那般,去探險的。

這一支的規模極小,只有十三條船,而帶隊的人是大明舟師彭遂。

這是大明海陸並舉的大戰略的規劃,於謙看不出有任何的問題。

朱祁玉略帶些痛心的說道:「朕就想起了永樂年間的寶船,哪怕是拆了、買了,或者是噼了燒柴也好,就那么硬生生的在船位上腐爛。」

大明朝現在不缺錢,也不缺原材料,麓川、交趾的木材足夠大明造百年風帆戰艦而不缺木料;而經過將近十年的開海事廣建船廠,大明也不缺產業工匠;海事堂北衙、南衙、松江三堂,大明更不缺通事、舟師;大明同樣不缺水手。

讓朱祁玉痛心的是之前的寶船,就那么慢慢腐爛在了船位上。

這種腐朽,就像是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一樣,時不時的隱痛,提醒著朱祁玉,大明的海事活動何其的空前鼎盛,這種隱痛,會時不時冒出來,刺那么一下,還不如一把火燒掉來的痛快。

「唉。」於謙的萬千情緒化為了一聲嘆息,君臣之間久久無言,整個御書房內的氣氛變得格外的壓抑。

於謙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是大明遷都後第一批進士,也是第一個敢在科舉這等人生大事,以語傷時策,當面噴朱棣的進士,於謙更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陛下傷感於船只靜靜腐爛,於謙何嘗不痛心?

「今日比之永樂,仍大不如也,朕與爾等當勉力前行,不負宗廟社稷之重。」朱祁玉評斷自己這十年來做的事兒,確信比之永樂年間,仍然有許多的差距,所以需要繼續前行。

「陛下英明。」於謙的話里帶著篤定。

陛下是極其英明的,陛下登基是怎么登基的?

稽戾王被俘留在迤北,大明群龍無首,從郕王到皇帝,最後又親手殺掉了自己的兄長稽戾王,坐穩了皇位。

這種情況下,陛下完全可以對稽戾王在位的十四年的種種,大書特書大肆渲染,比如郕王府折宗俸七成為鈔,就值得去塑造稽戾王的不悌。

只要陛下開這個口子,那就會有無數人影從,去批判稽戾王的過錯,這樣一來,陛下的皇位就越加穩固。

但是陛下並沒有那么做。

稽戾王死後,陛下就很少提及了,更沒有發動喉舌,禮部尚書胡濙、三經廠太監。邸報等等,對稽戾王進行口誅筆伐,也沒有對過去的那些罪孽,進行清算。

陛下明明那么痛心疾首,但是依舊沒有那么做,因為那么做,會有更多人在里面渾水摸魚,擴大化的後果,對大明不利,陛下對後果一清二楚。

如果是稽戾王回京復辟後,會這么心慈手軟嗎?

人會知錯就改,稽戾王不會,於謙對此再明白不過了。

所以陛下是英明的,而稽戾王是昏聵的。

於謙是直臣,他說陛下英明,那都是言辭鑿鑿,言之有物的英明。

朱祁玉和於謙討論了許久的國事之後,結束了今日的奏對。

「袁彬這個月的奏疏到了嗎?」朱祁玉問起了袁彬,算算時間,又到了袁彬上奏的時間,每個月一封奏疏,即便是沒什么大事,上道問安的奏疏,也匯報下倭國的情況。

山野袁公方作為倭國最大的戰國大名,現在的實力極為強勁,手持山野銀山和安藝銀山的袁彬似乎並不滿足,因為倭國最大的石見銀山,仍不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而最近袁彬正在謀求消滅盤踞在石見銀山的山名氏。

興安翻找了下奏疏,將袁彬的奏疏遞給了陛下說道:「剛送來,海上不比地面,這有時候晚兩天、早兩天是常有的事兒。」

朱祁玉看完了奏疏,眼睛頗為有神的說道:「袁公方要消滅盤踞在石見銀山的山名氏,居然不是自己動手,而是借他人之手,袁彬聰明啊。」

消滅石見銀山的盤踞勢力,負責動手的並非袁公方的勢力,而是大內氏的大內教弘以及尼子氏的尼子清定。

這個決定聰明之處在於袁彬的在倭國的勢力實在是太過於強大了,如果此時再強行兼並石見銀山,那個沒什么本事有些奇特愛好的足利義政,怕是要號召倭國所有的大名,一起反抗袁彬。

共伐董卓之類的手段,不要太好用。

但是袁彬這次不用武力,而是借刀殺人,用另外兩個大名去吞並,而不是直接控制,既不會引起所有大名的擔憂,又能將石見銀山放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是使臣李秉出的主意。」興安滿是笑意的解釋了一句,李秉作為毒士,計策自然十分毒辣,但是不代表李秉只會以強壓人,不會審時度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