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1 / 2)

朱祁鈺之所以要交給胡濙去辦,歸根到底是新尚書蕭暄和姚夔不大好用,若是他們好用的話,李賓言就不會處在風口浪尖上了。

是胡濙推薦的人不行嗎?其實不盡然。

蕭暄和姚夔主要是剛回京師,主持工作還是有些吃力。

這就又繞回朱祁鈺建立起一整套埋在金山陵園的政令了,若是這個時候胡濙致仕後回江西老家了,朱祁鈺就只能親自下場了,那必然是一場血雨腥風。

他作為皇帝下場處置,那就不是平息風力那么簡單了。

權力有一條基本法則,就是如果無法順利讓渡權力,就不讓渡,如果權力無法順利讓渡,就會產生一段時間的混亂期,這段時間就可以渾水摸魚了。

胡濙的卸任並不是冒然行為,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並且進行了極其充分的准備但是仍然產生了一段空窗期,讓人鑽了空子。

朱祁鈺和胡濙又討論了許久的大明朝政,尤其是最近朱祁鈺一直在推進的西域行都司的建立,廷議的朝臣一共二十七人,一共十三人同意建立,一共十三人反對,經過了十三次的表態,仍然沒有結論,但是西域行都司的模樣越來越清晰。

於謙是第二十七個人,他並沒有立刻表態,而是不斷的討論,搜集地方官吏的意見和態度,尤其是在陝西去巡邊的景泰二年狀元郎柯潛。

調動了許多的資源,一步一步解決西域行都司建立過程中的問題。

比如關西七衛納入陝西行都司的管轄范圍,而陝西行都司正式確定為甘肅布政司設立三司,畫府州縣界,任命官員等等。

就這一件事,就是千頭萬緒。

關西七衛在嘉峪關外,如何守住這七衛之地?這七衛之地的行政又如何劃分?而關西地面上的靴鞋、哈密人、吐蕃人等等地面土番又如何定性?社學、府州縣學、提學如何建立?科考如何劃分南北中卷?

陝西行都司改為甘肅布政司,早已經廷議結束形成了決策,並且在穩步推行之中,而西域行都司的建立,那問題可比甘肅布政司要多的多。

朱祁鈺不是很急,和胡濙討論了很久,而朱見澄在旁一直很認真的聽著,朱見澄發現一個規律。

朝政,有的時候需要大開大合的銳意進取,尤其是在方向問題上,絕對不能綏靖、妥協和拖延。

而有的時候,朝政又是治大國如烹小鮮,需要慢條斯理的一點一點的梳理,尤其是具體問題的時候,需要事無巨細,需要慎重謹慎.

任何一條政令的推行,都可能涉及到了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

比如現在皇帝和胡濙在討論李賓言推廣八十錠紡車。

八十錠紡車一出現,就導致了松江府近十三萬的棉紡戶幾近失業,失去了生活來源的棉紡戶內外一片哀嚎,幾近釀成民變。

李賓言的反應迅速果決的將棉紡戶拉到了松江府織造局的陣營之中,沒有讓有心人趁機煽風點火。….具體的做法就是李賓言將八十錠紡車,以原價拆分為了五年,再用以租賃的方式交給了農庄,讓農庄的農戶們使用八十錠紡車,而紡出的紗部分用以抵扣紡車的債務。

而松江府織造局則是專門負責織布,進行產業分工和產業工匠培養,還培養了一大批的維修八十錠紡車的工匠,走街串巷,專門負責維修紡車。

而李賓言對原價拆分五年期租賃進行了重點的強調,王安石的青苗法,生生被地方玩成了高利貸珠玉在前,李賓言對原價二字重點強調。

這個過程中,價格只是一個錨定物和價值衡量的標准,沒有銀幣或者通寶在其中貿易,因為農庄的經濟極為脆弱,一旦有銀幣和通寶在其中,必然產生三角欠債,最終導致農庄無以為繼,大明基層組織徹底被破壞。

雖然是以銀幣價格為基准,但本質上是以物換物的原始貿易

而李賓言的這種推廣方式,同樣被用在了蒸汽機的推廣上,除了官廠以外,在地方農庄,李賓言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鑒了。

朱祁鈺和胡濙談完了李賓言的事兒,又說起了袁彬奏疏上講到的亡國循環,他覺得頗為有趣,而袁彬和李秉的見解很深刻,亡國的循環,這個循環是建立在生產力因為戰爭導致急速下降。

」父親,為何倭國的那些大名完全打不過袁指揮呢?」朱見澄奇怪的問道。

按照天時地利人和而言,袁彬是大明人,而倭國的大名是倭國人,地利和人和應該站在倭國大名那邊,但是袁彬屢戰屢勝,朱見澄自然有些奇怪。

」有軍事天賦的人,就是可以為所欲為。」朱祁鈺有些羨慕的說道:「袁彬有軍事天賦,身後更有大明,自然屢戰屢勝了。

朱祁鈺看著朱見澄迷惑的模樣,繼續說道:「正常打仗,是敵二十萬,我三十萬,打完之後,敵人死傷潰逃俘清零,而我方損失部分。」

「但是袁公方打仗啊,是敵二十萬,我三十萬,打完之後,變成了敵人清零,我方五十萬。

」啊?」朱見澄瞪大了眼睛,仗還能這么打的嗎?

」袁公方手中的武士,全都是倭人。」朱祁鈺笑著說道:「這就是政治勝利啊,袁公方每次打仗之前,只要在陣前生火做飯,敵人就投降了。」

」倭人困苦,就連征戰的武士都吃不飽飯,但是跟著袁公方就能吃飽飯,這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袁彬在倭國如此逞凶,為何沒人治治他呢?

因為想要治他的大名,手下的武士最後都變成了袁彬的武士。

在袁彬攻打安藝國的時候,山名宗全派了之前的幕府官僚去游說,本來意圖策反投靠袁彬的山名氏武士,哪怕就是無法策反,打壓一下士氣也是好的。

不曾想,非但沒能勸降成功,反而激發了這些武士的士氣,這些武士氣勢如虹,一鼓作氣的拿下了安藝國。….這就是袁彬在倭國橫行的底氣和本錢,他個人的勇武,在戰陣之上,反而並不是關鍵。

「父親打算如何處置倭國呢?「朱見澄有些好奇的詢問道。

朱祁鈺確信的說道:「一個完全混亂的倭國符合大明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