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2 / 2)

大明皇帝完成了他的承諾,陛下只是不讓勢要豪右們欺負大明百姓,在外面欺負其他人,大明皇帝甚至還給他們兜底,用大明水師為他們qiáng取豪奪兜底。

贊美陛下!

這是陛下賜下的應許之地!

陛下曾經說過:朕讓你們離開家鄉、離開宗族、離開大明,前往朕所指示的地方,朕已賜下你們和你們的後裔,肥沃的土地、源源不斷的勞力、世襲罔替的富貴之地。

唐興站在自由之城的海港之中,和蒯林做了最後的告別。

這一去,兩人恐怕再無相見之時,蒯林要留在自由之城,維護大明在西非的利益,何時回到大明不得而知,而唐興要作為大明最自由的勇士,去挑戰那海浪超過了三丈的大西洋。

自由的男人不會被任何束縛,今參局不行,孩子不行,大西洋的風浪更不行。

風高浪急又能耐他幾何?

而這一切,坐在順天府北衙講武堂聚賢閣御書房的朱祁玉並不知曉,他面前放著一封塘報,遼東塘報。

寧遠伯、遼東都司都指揮、遼東總兵官范廣通過鴿路急奏,遼東建奴舉旗造反。

「范廣說要五十萬大軍,忠國公以為呢?」朱祁玉看向了石亨問道。

「臣不在遼東,臣不清楚,但臣以為應該是要的,因為之前在講武堂題本中,范廣就不止一次提到,安定遼東需五十萬之眾。」石亨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還是講明白自己的態度。

於謙想了想說道:「京營二十二萬人出十二萬,直隸、山東、遼東衛軍加起來共計十一萬,再加上征tiáo直隸、山東、遼東的民夫應該是夠了,陛下,遼東有黑土地可供耕種,不應該這么閑著。」

「嗯。」朱祁玉看向了興安說道:「興安,你把當年范廣在講武堂做的題本拿來《建奴叛亂》在甲子架上數第二排最左邊。」(165章)

興安一愣,陛下居然記得這么清楚。

於謙注意到,范廣當年所做的題本,紙張的邊角已經卷了,證明時常有人翻動,這可是御書房,除了陛下還有誰會翻動呢?

朱祁玉拿著題本又看了一遍,遞給了於謙說道:「建奴不知道好歹啊,朕還以為隨著大明勢大,他們會收斂一些,結果倒好,夏知義苦苦哀求朕重開西域,大明南衙勢要豪右也竭誠歡迎朕前往南衙巡視,這些事兒,朕都還沒辦,建奴上趕著送死來了。」

「遼東好啊,遼東有黑土地,土地肥沃降水充足,這還不得多養五百萬口?」

於謙搖頭說道:「陛下保守了。」

石亨眉頭緊蹙的說道:「陛下,要不多一萬?」

五十萬這個數字,實在是有些不祥,當年稽戾王親政,帶的軍民共計五十萬人,凍死餓死戰死,不知凡幾。

「臣也以為五十一萬妥當。」於謙聽懂了石亨的意思,也贊同的石亨的看法,多一萬少一萬都行,但就是不能是五十萬。

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這大明朝堂內外,乍一聽出兵五十萬,怕不是立刻想起了當年,怕是心里都得打一顫,多少都好,但不能是五十萬。

「行吧。」朱祁玉想了想說道:「那就先拿去五軍都督府廟算,再拿去文華殿廷推。」

遼東告急,是范廣察覺到了建奴反意已決,通稟朝廷,朝廷要做出反應,並且出兵,至少也要籌備半年以上。

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南巡之事要延後,重開西域征伐,也要暫緩,先把遼東推平,把那些韃靼、兀良哈、瓦剌、海西女直、建州女直甚至是朝鮮不服大明者,全都物理消滅後,才能繼續。

「朕要是董山、李滿住,朕就把自己的狼子野心收一收,忍一忍,大明如日中天,這會兒勢大,就蟄伏起來,等到朕死了,等待朝中這批大臣們死了,等到大明開始興文匽武的時候,再興風作浪,大明京官就很懂這個路數。」朱祁玉看著那份塘報,頗有感觸的說道。

非要在這個時候跟他碰一碰,何必?

大明京官現在拿出了自己最後的手段,擺爛,朱祁玉拿他們便沒有什么辦法了。

京官也有說法,這腦門上的鉤子晃盪了十四年了,釣到魚了嗎?!沒有!

那還釣什么釣!

其實京官們也摸准了皇帝的脈門,陛下不是不讓發財,也不是不允許不公平的現象,陛下的逆鱗非常明顯。

一個是軍卒以及軍卒家卷,一個是大明的工匠,一個是大明的數量最多的百姓,或者說農民,只要不觸碰這些提都不能提的領域,不在這些地方興風作浪,陛下極好說話,你要爵位給爵位,要支持給支持,要形制有形制,簡直就是仁君典范!

不在工農軍身上撈取利益,去哪里撈取利益?

陛下也指了明路,天大地大,六合八荒,隨便撈,隨便作。

大明居中央之國,的確作為富饒,但是在一個盆里吃飯的豬太多,天下還有那么多的飯盆不是?

於謙非常確信的說道:「董山、李滿住,他們沒辦法,大明勢大,人越來越多,景泰十年,丁口已經過億,自發向遼東遷民越來越多,他們再不起事,就起不了事了,遼東百姓都把他們生吞活剝了。」

「這吃人的人和被吃的人,要維持一定的比例,這吃人的人太少,被吃的人太多,就要失道了。」

於謙自然是在說遼東,也是在說大明。

所以,於謙始終堅定的支持陛下對勢要豪右近乎於減丁的做法,這是因為能到陛下眼里的勢要豪右,那都是社會資源高度集中之人,把他們去掉,吃人的人反而會更多,他們龐大的身軀倒下,會有更多的人,吃掉他們,能夠維持肉食者的數量。

朱祁玉轉動著桌上的地球儀說道:「也不知道三皇子他外公到哪了,朕希望朕南巡到松江府的時候,他便能回來了。」

「大明的生產力有些滿足不了大明人口增長了,希望唐指揮和舟師彭遂能給朕帶回來點養人的作物,讓朕多養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