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民貴?君輕?(1 / 2)

寡人無疾 祈禱君 3715 字 2023-04-16

元月是不開課的,所以即使劉凌得到了沈國公夫人的消息,也不敢確認是不是真的「大事已成」,心中兀自忐忑不定。

在他內心里,也不知道自己是該期待一切都是臉的原因,還是期待一切都不是臉的原因,所以即便消息沒有到,他也沒有表現出焦躁不安的樣子,反倒安逸的等待著最後結果的到來。

然而他沒等到陸凡入宮,卻先等來了皇帝的恩旨。

上元節過後,東宮開課,令三皇子每日東宮上課,賜下侍讀宦官舞文和弄墨二人,下詔令沈國公府的嫡長孫戴良入宮伴讀。

而根據傳旨宦官的消息,不僅僅是他,就連大皇子和二皇子都被指定了陪讀人選。大皇子的伴讀是如今的方國公魏靈則家的小兒子魏坤,二皇子的伴讀是大理寺卿庄駿家的長孫庄揚波,皆是累世公卿之家。

相比之下,劉凌身邊跟著的是沒有實權的沈國公府家長孫,倒並不起眼了。

劉凌恭恭敬敬地送走了傳旨的宦官,待回到含冰殿,心中還是有些莫名。

他們的父皇從來不關心他們這方面的瑣事,為何今年好好的,突然改變了主意,chā手起他們的學業來?

究竟是為什么?

***

「究竟是為什么!」

袁貴妃憤怒地摔爛了蓬萊殿里的杯子。

「為何不光恆兒,連老二和老三也有伴讀!」

蓬萊殿里的宮人們對袁貴妃這幾年總是莫名其妙的發火已經習以為常,連臉sè都沒有多大變化,唯有蓉錦耐下性子,上前慢慢勸導:「娘娘莫要生氣,氣壞了身子不值當。」

「我能不氣嗎?方國公家破敗的就剩一個還在靈州做太守的蔭官了!可老二身邊侍讀的是大理寺卿家的!九卿之一!就算沒有什么爵位,那也是掌著實權的官員!」

袁貴妃咬牙切齒,暗恨不已。

「陛下怎可厚此薄彼!」

蓉錦明白袁貴妃心中也許並非真是為了劉恆謀劃,只是大皇子劉恆名義上是她的兒子,皇帝如此分配伴讀,就等於是打了袁貴妃的臉而已。

加之昨夜皇帝居然去寵幸了以前從不問津的唐賢妃,袁貴妃更是心中不快,只不過是趁著這道旨意發出來罷了。

也是古怪,唐賢妃長得並不出眾,如今也年過三十了,加之出身隴西大族,皇帝一直不喜,迫於他身份貴重才給了賢妃之位,那已經是袁貴妃入宮之前的事情。

如今這唐賢妃之位已經晉了十幾年了,早不開花晚不開花,怎么好端端的成了棵老樹的時候開了花?

想起袁貴妃如今的年紀,還有她的得寵時大陛下的歲數,以及陛下似乎好婦/人的傳聞,蓉錦心中不由得有了個猜測:

——難道皇帝就是喜歡三十歲左右的婦人,之前宮中只有袁貴妃年紀較大,所以皇帝就寵愛袁貴妃,如今她這主子已經年近四十,而宮中其他原本嬌嫩如鮮花的妃嬪卻大多年近三十,所以反倒討了皇帝的喜愛?

也怪不得蓉錦這么想,除此之外,她也想不出什么理由,讓皇帝從對後宮嬪妃不聞不問轉而產生興趣。

恐怕袁貴妃心中也隱隱有些猜測,所以才這般煩躁。

想到症結,這勸就更好勸了,蓉錦又上前幾步,沉聲說道:

「蓉錦向宣政殿伺候的內侍們打聽過了,說是因為御史中丞李源在宮宴上以死相諫,直諫陛下不夠重視幾位殿下,又不肯立下儲君安穩社稷,所以這段日子紛紛有大臣勸諫的奏折入宮,有勸陛下雨露均沾的,有勸陛下重視子嗣的,這奏折多了,而且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態勢,即使是陛下也要做出些回應,否則每天折子雪花片一樣的飄進宮里,就更沒法理政了……」

「這是陛下的私事,這些大臣們真是吃飽了沒事做!下次見到那些誥命夫人,我倒要好好敲打敲打,管好自己家的男人。他們要是那么關心別人家要睡幾個老婆,我就下令賜些年紀大的宮女去讓他們睡!」

袁貴妃心中氣急,還在民間時的渾話都說了出來,頓時引得皇帝派來協助理事的幾位女官皺眉不悅。

這些女官年紀都比較大了,自然會想的多一些。

蓉錦眼淚都快下來了,攤上這么個主子,頭發都要愁白,月事不准都算不得什么毛病了,她見幾位女官臉sèyīn沉,連忙圓場:「話不能這么說,大臣們有大臣們的考量,他們是男人,自然不能理解女人的難處,娘娘又何必為難同樣難做的女人呢……」

「那李源平日就是個刺頭,死諫死諫,怎么不死了算了!」

袁貴妃冷哼。

「娘娘!」

其中一位女官實在聽不下去了,「娘娘請慎言!李中丞為了進諫,一頭碰死在御案上,陛下親下的旨意厚葬,太常寺定了謚號『忠簡』,下令不得妄議此事。若外朝官員知道娘娘如此對待義士,恐怕折子進來的要更多了!」

袁貴妃聽這位女史敢直接指責她的不對,臉sè也變得鐵青,只是她畢竟不是蓬萊殿的人,所以袁貴妃臉sè又青又白變了又變後,最終還是不甘心地冷聲道:「我知道了。去叫恆兒過來……」

「娘娘,如今並非早晚,大皇子已經十五歲了,長入後宮並非……」

「那是我兒子!」

袁貴妃像是突然爆發一般痛斥出聲!

「誰見自己兒子還要等著早晚的!」

那直諫的女官還准備再說,卻被身邊的同僚拉了拉袖子,只好閉口不言。

但心里,對這袁貴妃的不滿又多了一點。

這些女官不滿袁貴妃的簡單粗bào,袁貴妃也同樣恨這些女官恨極。

當初皇帝剛剛賜下這些女官的時候,袁貴妃心中欣喜若狂,以為自己離那個位置更進一步了。

以為宮中即使是貴妃,也沒有女待詔伺候,女待詔們一向是為了協助皇後治理後宮而存在的。那幾年她盛寵之時奪了王皇後的權,皇帝也沒讓這些待詔入蓬萊殿,而是回內廷聽宣。

當年不但她如此想,就連後宮里一干嬪妃都想的一樣,所以那段時間各個對她服服帖帖,委實過了一番舒心的日子。

誰料這些女待詔一留就是幾年,尚服和尚工的幾人還好,尤其是尚儀,恨不得指揮她怎么走路才好。若不是她確實需要這幾位女待詔輔助,恐怕早就找孟太醫要一碗□□給她們guàn下去了!

幾年下去,她沒被封後,反倒給自己添了一堆枷鎖,連行事都要收斂幾分。皇帝明顯希望她能好好管理後宮,她又不願給人看笑話,其實早已經沒有前幾年皇後沒被廢時風光。

有的時候,袁貴妃甚至有些懷念有王皇後在的那些日子,至少那時候皇帝和她同在一個陣線,雖然什么都要仰仗他,可他對她也算是予取予求,哪里像現在……

簡直是第二個王皇後。

想到這里,袁貴妃忍不住激靈地打了個寒顫,又連忙催促了幾聲:「恆兒還沒來?找幾個腿腳利索的出去接應一下啊!」

不會的,不會那樣的……

雖然她沒有親子,但至少還有個嗣子,只要他登上了皇位,哪怕是為了綱常,她的太後之位也跑不掉……

絕不會落得那樣的下場!

***

「阿公,我不懂,為何您非要弄出這么一場來!」

二皇子立在道觀的靜室里,對著yīn影中盤腿而坐的外曾祖父方孝庭有些不滿的出聲質問。

「宮中已經夠亂的了,我在東宮幾乎是如履薄冰,您還bī得父皇對我們更加關切……」

「殿下如今出宮不易,將老臣叫來,就是為了問這個?」

方孝庭有些失望。

「我不信李大人之死阿公你沒有chā手!之後那么多折子一同入宮,難道都是巧合嗎?」

二皇子在宮中有自己的渠道,喝問起來擲地有聲。

「殿下,您已經不小啦。若是再不出一點事分散對大殿下的注意力,恐怕被胡亂賜婚封出去就藩的就是您了!三殿下年紀還小,不用擔心這些事情,到時候大殿下和三殿下尚在京中,您在藩地鞭長莫及,真的甘心嗎?」

方孝庭嘆了口氣,頗有耐心的向這位尊貴的曾外孫解釋著:「所以,這時候直諫是最必要的。越是一堆人勸著陛下立儲,陛下就越不會在這時候立儲!」

「李中丞什么時候成我們的人了?他不是孤臣嗎?居然會為了此事送命?」

這也是劉祁怎么也想不通的地方。

「正是因為他是孤臣,所以他去死才最合適。」

方孝庭並不避諱自己的老謀深算,因為他知道自己這曾外孫只能依靠他,知道也沒什么:「所謂『文死諫,武死戰』,文官上書直諫,不算什么,為著勸諫死了才算不愧聖賢;武將流血疆場乃是應當,戰死才是一代英豪……」

他捻著白須,「這李中丞做了一輩子御史中丞,自以為自己性格剛正處事公允就能坐上御史大夫的位子,卻不知道任何人都不會喜歡一個咄咄bī人的御史大夫。他被壓抑了十幾年,半生經卷、得罪了無數人,就為了能得一個『名』字,如今我略略激他一下,他終於可以完成心中的心願。」

方孝庭一抖袍袖,有些嘲弄地說道:「我讓他在黎民蒼生、帝王將相的心里活成一座豐碑,他得償所願,理應謝我才是。若是他病死家中,可沒有『忠簡』的謚號……」

劉祁沉著臉站在那里,看著自己的曾外祖父對李中丞滿臉不屑,心中不知為何如同cháo涌一般,似是非要發泄些什么,方能得個痛快。

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李中丞是位好官!阿公不該如此嘲笑他!」

方孝庭挑了挑眉,有些意外地看著自己扶植的這位殿下,約莫過了幾個眨眼的功夫,他突然笑了。

「殿下本性果然是仁善啊,是不是覺得這李源之死和您也有些關系,所以心中愧疚?」

「不是,我只是覺得,人都已經死了,還在背後妄加評議……」

劉祁擔心方孝庭認為他太過軟弱,有些慌亂地解釋著。

「就算您認為愧疚,那也沒什么……」方孝庭臉上露出平靜地笑容。「每一位殿下登上那個位子之前,都有過這樣那樣的迷茫。滿朝文武,什么樣的人都有,有老臣這樣鐵石心腸的,便也有李源那般寧為玉碎之人,殿下若是心有大志,遲早都要面對這些。」

劉祁微微放下了心來。

「老臣任著吏部尚書這么多年,是因為老臣才能有限所以不能升官嗎?不是的,正是因為陛下知道沒有人比臣更勝任這個位置,所以老臣拖著古稀之軀,依舊在為國效力。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么沒用之人,端看你怎么用他,放在什么位置上,能用作什么事……」

方孝庭抓住每一個機會教導劉祁。

「您看我在嘲弄李源,心中有些不平,站在您的位置,我自然能理解您的想法,但老臣確實並不認為他這樣的人真的能改變什么……」

他頓了頓,木然地說道:「若真是一意孤行的昏君,一頭撞死在堂上也不能改變什么,死了就是白死,反倒讓世上少了一位敢於直言的義人;若是經臣子一撞而幡然悔悟的明君,那他即使不撞也能找到其他直諫的法子,一死只能憑白陷君王於不義,原本可以兩全其美之事,偏偏弄了個玉碎昆崗。」

「老臣這一輩子,因著任職吏部,見過形形□□的人,有不少頗有名聲的『賢士』一生所求,竟無非是能『轟轟烈烈』一死。殊不知求著轟烈去死的人,都是不敢隱忍著為了目的而生的懦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