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危機(2 / 2)

封侯 高月 1353 字 2023-04-19

『四川那邊也要組織軍民應對金兵入侵,需要宣撫使去坐鎮協tiáo』,這句話是多么好的理由啊!

朱勝非當即召開宣撫使司議事,他提出川陝防御一體的思路,由自己親自前往四川坐鎮協tiáo,組織軍民應對金兵入侵,由司馬王似代表宣撫使司坐鎮南鄭,tiáo集錢糧支援饒風關,興元知府劉子羽負責協助王似。

安排好了漢中的軍政,當天晚上,朱勝非和一眾宣撫使司官員便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離開南鄭縣,連夜逃往成都。

..........

其實劉子羽也是希望朱勝非趕緊走人,他留在漢中只會壞事,次日上午,劉子羽找到王似商議。

「雖然我們都希望吳都統能守住饒風關,但饒風嶺地形復雜,王司馬,我們得有後顧之憂。」

王似是張浚留下的舊屬,為人比較務實,不像朱勝非那么多花花腸子,他當即道:「劉知府有什么話就直說,能辦得趕緊辦了。」

「其實我的意思是說,咱們得趕緊撤民把南鄭的百姓撤往巴蜀,一旦饒風關失守,金兵殺過來可是要屠城的。」

王似眉頭一皺,「可是南鄭還這么多糧食物資怎么辦?我們軍隊也沒有了。」

劉子羽早有想法,他連忙道:「我有一個想法,把糧食分給百姓,作為條件,百姓得替我們搬運兵器盔甲等軍用物資,如果人手還不夠,那就招募民夫,也不用走多遠,放在劍門關就行了。」

王似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所有百姓都走金牛道,不走米倉道,是這個意思嗎?」

「走米倉道不現實,要翻越米倉山,山路艱險陡峭,太艱難了,這些普遍百姓拖家帶口,還帶著大車,肯定是走金牛道劍門。」

從漢中入蜀有三條道,東面的荔枝道在北宋時就荒廢了,中路是米倉道,也荒廢得差不多了,沿途棧道都爛光了,雖然勉qiáng還能走,但沒有棧道的幫助,沿途非常艱險,莫說大車,就連運貨的牲畜也走不了。

所以宋朝入蜀和出蜀的主要通道就是金牛道,走劍門關到潼州。

王似想了想道:「就依你,今天開始轉移百姓和軍資,一部分糧食留給饒風關,其他都分給百姓!」

當天,劉子羽便派人貼出了布告,開始了漢中人口物資向巴蜀的大撤離。

.........

完顏撒離喝說服了完顏昌,以川陝大局為重,暫時放棄對甘泉堡的進攻,全面實施東線進攻漢中的方案。

與此同時,李成率十萬偽齊軍在渭南扎下大營,准備隨時進攻大散關,而郭振的五萬偽齊軍則分散到各州駐扎,這時,完顏昌也率領一萬金兵前往上津縣,一方面是督促東線作戰,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襄陽宋軍斷了金兵的後路。

完顏昌此時已經完全把甘泉堡放到了一邊,徹底交給西夏人去收拾陳慶。

也主要是李良輔率領十萬大軍南下,再不濟也是打持久戰,完顏昌怎么也想不到西夏軍最後會那么快慘敗。

陳慶也不關心漢中的戰況,他剛剛和李良輔達成了交換協議,用十石糧食交換一名西夏戰俘,一共八千戰俘,交換八萬石糧食,這其中光運輸糧食都要走四趟,至少十天時間,陳慶整個心思都放在了運輸糧食之上。

按照雙方的協議,每運輸一批糧食過來,陳慶就釋放一批戰俘,關鍵是宋軍俘獲的這批戰俘都是黨項族的jīng英,不是說他們善於打仗,而是他們在西夏的社會地位普遍較高,都是黨項八部中的拓跋部人,是維系西夏皇權的基礎。

正是這個原因,陳慶並不擔心西夏人會扣押運輸隊伍。

事實也是如此,李良輔心中再不甘,也不得不老老實實執行協議,先把這批珍貴的士兵換回來再說,否則他沒法向天子交代。

這天上午,發生了一件讓陳慶頗感意外之事,一支從巴蜀過來的運糧駱駝隊抵達了甘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