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分歧(2 / 2)

封侯 高月 1436 字 2023-04-19

曹保宗就是典型的世襲大將,他是宰相曹介的長子,少年得志,靠父蔭一步步成為大將軍,履歷中所謂的戰功赫赫,也只是在去戰場邊緣鍍了一層金。

而尚東延卻恰恰相反,他父親是吐蕃人,母親是黨項人,他官任卓啰和南軍司副都統,常年在邊疆戍守,在西夏朝廷幾乎沒有他的地位。

尚東延實戰經驗卻很豐富,陳慶第一次被敵軍戰術欺騙,就是栽在這個尚東延手中,尚東延在狄道縣用了一個西進的假動作,便把陳慶騙出城,率三千軍隊去了銀礦。

陳慶耗費心機,利用楊奇來傳遞假消息,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騙過這個尚東延,否則,對付曹保宗,根本就不用這么費力。

尚東延壓根就反對曹保宗采用修築軍城囤積物資糧草的辦法,這等於就早早告訴了敵軍,我要攻打鞏州,如果敵軍只有一個目標,可以用這個辦法,可是他們不僅可以攻打鞏州,也可以攻打秦州啊!

尚東延一直在勸說曹保宗虛虛實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在鞏州修建軍城,最後去攻打成紀縣,卻被曹保宗一口否決。

曹保宗的思路非常清晰,打仗是要正奇相輔,但必須是奇輔佐正,而不是正輔佐奇,主次不能顛倒。

曹保宗只同意在圍繞攻打隴西縣的主線上做文章,使用一些奇兵計謀。

兩人意見不合,一直在爭論,這次出兵前夕,兩人終於攤牌翻臉了,尚東延態度明確,你若要一意孤行,那我留守不去,最後兵敗與我無關。

..........

西夏軍五萬大軍次日穿過了黃河冰面,浩浩盪盪向南殺去,他們各種糧草輜重已經事先全部運送南下,比如攻城武器和運輸大車就囤放在通西縣。

他們將輕兵趕到通西縣休整兩天,然後再攜帶著輜重隊伍南下,這樣就能大量行軍節省時間。

在某種意義上說,曹保宗的辦法並沒有錯,步步為營,很好地吸取了上一次孤軍深入的教訓。

但也正如陳慶所說,這種步步為營適合大兵團作戰,比如完顏兀術攻打大散關,他就是用這種步步為營的辦法,最後成功奪取了大散關。

而曹保宗只有五萬軍隊,和宋軍相比,他的兵力並不占優勢,他無法用重兵來保護沿途軍城,用中等兵力來施行大兵團作戰,就有一種用小馬來拉大車的不切實際。

曹保宗吸取教訓是不錯,但他的方向錯了,他就不應該攻打隴西縣,而是應該攻打秦州,占領甘泉堡、jī川縣或者清水縣為後勤重地,打通興慶府—保川縣—甘泉堡這條重要的戰略通道,兵指成紀縣,那時陳慶就很被動了,他就不得不暫時放棄隴西縣,力保秦州不失。

但曹保宗卻沒有看到這一點,他依舊堅持自己在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站起來,他認為上次是自己策略錯了,不該孤軍深入,所以這次改為步步為營。

所以陳慶說他紙上談兵,就是這個緣故。

不過就算曹保宗水平稍微遜,陳慶也不敢掉以輕心,他派出二十支斥候隊,嚴密監視敵軍行蹤。

在秦州和鞏州交界處有一座延綿數十里的山崗,呈南北走向,這座山崗就叫赤鐵嶺,赤鐵礦就產在秦州這邊,兩萬兩千西夏戰俘礦工也歸給子女後管理。

此時,礦山上暫時停止了開采,兩萬兩千西夏軍戰俘轉移到成紀縣戰俘營,被集中起來築路伐木。

這天中午,在渭河北岸官道以北約五十里處,這里也是赤鐵嶺最北面,一支二十人的宋軍斥候隊正在山林內休息,在一株最高的大松樹上,一名斥候哨兵正在警惕地注視著四周的情況。

一名士兵很輕松地點燃一塊蜂窩煤,用樹枝夾進石頭壘成的簡體爐灶內,士兵將一只裝滿泉水的鍋放在灶台上。

這是陳慶下達的命令,所有斥候都必須用熱水泡餅,這雖然是個小細節,但極其重要,陳慶做過斥候,他知道斥候最大的挑戰就是腸胃疾病,這也和他們長期吃生冷的水和食物有關系,斥候的食物是干餅和腌肉,一般用山泉水泡著吃,泡不開不說,水還不干凈,很多士兵都得了慢性腸炎,總是處於肚子疼痛狀態,嚴重影響到戰斗力。

但如果用木材,有火點,加上煙大,容易bào露目標,而用無煙煤制成的蜂窩煤餅就解決了bào露目標的問題,方便快捷、發熱量大,一塊煤餅可以燒開兩鍋熱水,用開水泡開干餅和腌肉,加上油脂和各種tiáo料,就能吃上一頓不錯的午飯,對改善士兵的腸胃有很大的好處。

士兵們正有說有笑吃飯,大樹上的哨兵忽然低聲喊道:「林都頭,有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