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者(2 / 2)

封侯 高月 1206 字 2023-04-19

谷秳

官房議事堂內,蔣彥先、張曉、周寬和趙妙連同陳慶一起討論最後的錄取名單。

第一名叫做韋濟,是京兆大族韋寧遠的長子,詩賦做得很出sè,對策內容過硬,書法相當漂亮,陳慶親自把他點為第一名,原因是他在對策中提出了漢中向東發展的建議,拓寬取直沿漢水官道,疏浚漢水航運,使五百石貨船從南鄭直通襄陽。

更重要是韋濟的對策中言之有據,目前影響航運只要是沿途山體石塊墜入江中,嚴重影響了漢水的航運,一個七個地段,共計三十余里,如果能把這三十余里的碎石塊疏浚干凈,那么航行五百石平底貨船完全沒有問題,到了豐水期,甚至能走千石貨船。

陳慶也很清楚,如果能打通這條航運通道,漢中就盤活了。

第二名是簡州的士子王拓之,他就是漢中南鄭人,因為金兵入侵而舉家逃去簡州,他提出的方案是屯田論,漢中人口稀少,很多逃去巴蜀的漢人都迷戀巴蜀的富庶舒適,不願回鄉,為了防止漢中荒蕪,他建議在漢中實行軍隊屯田,用漢中的土地獎勵軍功,逐漸把退伍軍人全家安置在漢中。

王拓之這個建議解決了陳慶目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獎勵軍功土地不足問題,關中土地已經不夠了,如果用河湟土地獎勵軍功,很多士兵都不願意,那么新的土地來源在哪里?

陳慶原本考慮陝北,但這個士子提出漢中人口稀少,土地大量富余,那么用漢中土地獎勵軍功,要比陝北更好。

第三名便是晁清,他原本被蔣彥先定為第一名,他的漢中經略寫的很宏大,從川陝一體的角度來寫漢中,把漢中視為連接川陝的紐帶,在漢中建立中轉倉庫群,建立川陝南襄三地貨物交易中心,他也提出了打通漢水東道的建議,把荊襄南陽的資源引入漢中。

陳慶之所以沒有把晁清定為第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他的詩題偏弱了,厚重度不夠,太單薄,言之無物,讓人體會不到深沉的情感,這和他年輕有關;第二個原因,他是妻子的表弟,必須避嫌。

另外,出乎陳慶意料的是余氏姐妹的表兄林建青居然考中第五十四名,雖然陳慶對此人很厭惡,但他不想因為自己的個人愛憎而而毀了別人的前途,所以他沒有劃掉林建青的名字。

「大家都看看還有其他的建議嗎?」陳慶問眾人。

周寬笑道:「沒有面試這一關嗎?相當於殿試。」

陳慶搖搖頭笑道:「太敏感了,咱們不能做得太過份,咱們的名稱還是叫做川陝宣撫司府試,優秀者推薦去臨安參加明年的春闈,也可以留下來在川陝為官,這是由士子自己選擇,咱們沒有qiáng迫,對不對?」

眾人都笑了起來,好一個沒有qiáng迫,就看士子們願不願意丟了實缺官,去臨安趕考了。

蔣彥先道:「我來提個建議吧!索性就錄取一百一十人,也不用什么候補了,走幾個算幾個。」

陳慶點點頭,「可以!我也同意這樣安排。」

「德行考察如何?」張曉又問道。

德行考察是情報署署令張妙負責,眾人向他望去,張妙苦笑一聲道:「名單我也是剛剛看到,無法具體考察,但最近我派人去各處的青樓、妓院、賭館查看,搞了一份違規名單,一共七十余人,但我仔細對照過,今天的名單中沒有違規者,太學清單我還沒有看到。」

陳慶又看眾人一圈,便笑道:「如果大家沒有意見,就按照這個名單發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