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苦勸(2 / 2)

封侯 高月 1219 字 2023-04-19

「也不是,西城那一大片貧民區就貴不起來,每畝地也就百余貫,還不一定有人買,花百余貫去貧民區買地,還真不如買到城外去。」

「城外地價多少?」

「一畝宅地百貫不到吧!我家三郎就在東城外買了三畝宅地,每畝八十貫。」

「每畝才八十貫!」

陳慶有些驚嘆道:「這個價格確實便宜,隔一座城牆,就相差十幾倍的價格?」

「這就和貧民區的價格賣不上價是一個道理,宣和年間的汴梁不也一樣嗎?城內一座十畝宅數十萬貫,但郊外村里的一座兩畝院子也不過幾百貫,就算城內普通小院也貴不到哪里去,千貫一座一畝的小院也買得到,所以我勸殿下不要太擔心,這年頭傻子不多,能拿出千貫錢的人家還是少數。」

陳慶喝了口茶道:「我聽老蔣說,甚至還有臨安的商人來京兆買宅地,他們拿什么買?」

「殿下,臨安有沒有人來買土地,卑職不知道,但就像殿下說的,拿什么來買?幾萬貫的宅地拿銅錢買,從臨安跑到京兆來?顯然不現實,拿黃金白銀來買,需要多少黃金白銀,就算兩萬貫的商鋪吧!那需要四千兩白銀,兩百五十斤,這倒是有可能,但朝廷對白銀管制非常嚴厲,一旦被朝廷得知用白銀來京兆買宅,那是要坐牢的,殿下明白我的意思嗎?」

陳慶點點頭,「就算真有臨安人拿白銀來買地,也不會聲張。」

「對!財不露白,真有臨安人來買地,他也絕不會承認自己是臨安過來,只會無聲無息購買,但現在滿城都在說臨安人過來買地,又是怎么回事呢?」

陳慶若有所悟,「有人在刻意造謠,推波助瀾,想把京兆的地價推上去?」

周寬笑了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京兆地價上漲,涉及到太多人利益,尤其涉及到官府的利益,當傳聞說殿下要把雍王府遷去汴梁,京兆的土地交易一下子冰凍了,整整七天,南城新地塊沒有賣出一塊土地,大家都急了,內政堂五名參事去找王妃,包括我,懇請王妃寫一個聲明,破除謠言。」

陳慶明白了,土地上漲就是官府推動的,大部分土地都在官府手中,土地上漲,官府是最大的獲利者。

他點了點頭道:「所以是內政堂編造了臨安人來京兆買房的謠言。」

「是田宅署編的,七天沒有成交一塊土地,高昆急得要吐血了,他手下就替他想了這個招,結果還是沒有用,最後還是靠王妃的聲明起了作用。」

陳慶沉思片刻問道:「東京汴梁官府的出租房有多少?」

「住房兩萬六千間,店鋪三千間。」

「我們出租房源也要以此為准,另外,今天上午的決議可以進行微tiáo,底層的房租不能漲,包括各瓦子的小店鋪,中上等的房租則內政堂協商決定,原則上每年不准超過一成的漲租。」

「卑職明白了,田宅署會做出方案讓殿下批准。」

陳慶喝了口茶,又問道:「賣了那么多土地,錢怎么用呢?」

周寬請陳慶來喝茶,就是為了引出陳慶的這個問題啊!他立刻說出了憋在心中的話,有點收不住了。

「一部分用來造房子出租,大部分用作軍俸了,殿下收錄岳家軍後,西軍總人數突破四十萬了,戰爭期間,俸祿翻倍,每個月就要兩百萬貫軍俸,三個月的戰爭,光軍俸就耗費了六百萬貫,還有糧食、肉食、器械、兵甲,還要征用百姓勞力的支出,還有上萬軍匠的俸祿開支等等,林林總總耗費了一百五十萬貫。

殿下把十五萬民團士兵集結到京兆訓練,管吃管住,每人每月一貫錢補助,一個月就要二十萬貫錢。

劉瓊軍隊用三萬頭騾驢去鄧州,發揮的作用其實並不大,但我們就支付了十萬貫的租賃騾驢錢,最後騾驢死了兩千多頭,也是我們賠了近三萬貫錢,兩萬將士陣亡,雙倍撫恤就要一百二十萬貫,一場三個月的中原之戰,寺庫支出了近一千萬貫。

殿下,這就是戰爭,打的就是錢,所以朝廷派二十萬大軍北伐,我們都當笑話看,朝廷那個財力,怎么支撐得起,殿下在揚州燒了一把火,給了他們一個撤軍的台階。」

陳慶眉頭一皺道:「但和趙參事之前核算,每年的收入和支出缺口在兩百萬貫左右吧!我們財政有這么大的壓力嗎?還需要臨時賣地來支撐軍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