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七十四章 分權(2 / 2)

封侯 高月 1447 字 2023-04-19

沉思良久,陳慶在中書侍郎後面寫下了張曉的名字,周寬出任門下侍郎,呂青山和蔣彥先出任尚書左右仆射。

陳慶猶豫片刻,便在張舜名字後面寫下了肅政台令、參知政事。

胡雲名字背後寫上吏部侍郎、內政堂行走。

........

次日一早,陳慶來到了自己官房,全體手下一起站起身,躬身歡迎雍王殿下回來。

陳慶向眾人擺擺手,笑眯眯道:「放心吧!攻下燕山府,按照老規矩,每個官員都有賞賜。」

眾人一起歡呼起身,陳慶走進自己官房坐下,對晁清道:「去把三位參政事請到議事堂,就說我有要事找他們商議。」

晁清連忙去了,不多時,三名參政事匆匆趕來。

三人心里都明白,昨天在茶館只是一次非正式的討論,但今天恐怕就是正式決定了。

陳慶請三人坐下,將一份自己草擬的決定遞給眾人傳閱,眾人默默看完,都在沉思之中。

陳慶微微笑道:「現在還有最後的機會提提意見,一旦我頒布雍王令,就要正式實施了。」

蔣彥先問道:「請問殿下,左右仆射怎么分工?」

陳慶緩緩道:「左仆射管兵刑工三部,右仆射管吏戶禮三部,實際職權相當於尚書左右丞,也是最辛苦的兩個職務。」

蔣彥先點點頭,不再多問了,他最關注參知政事最新人選,看來殿下選擇了張舜,此人資歷足夠了,蔣彥先沒有意見。

張曉舉手問道:「殿下,樞密使應該授參知政事,作為軍方代表,為何折彥質沒有這個頭銜?」

陳慶澹澹笑道:「三位把我忽略了嗎?我可是天策上將軍,足夠代表軍方的利益了。」

三人面面相覷,張曉只得苦笑道:「這個規矩到世子那一代應該會變吧!」

「到時候看情況,形勢需要就改變!」

張曉又問道:「卑職不太明白中書侍郎的職權。」

陳慶笑道:「中書侍郎掌握制詔權,我們雖然沒有詔書,但有雍王令,也就是說,以後雍王令不一定是我發出來的,不過需要我批准,第二項職權就是管理我外面這一百多名官員,晁清和韋濟都太年輕,擔不起大梁,他們需要一位主管。」

張曉又道:「卑職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五位參知政事誰為長?」

「准確說是四位!」

陳慶對眾人道:「周參政事為門下侍郎,相當於左相,他的職責就是反對,而另外四位則lún流掌握執政事筆,半年一lún,執政事筆者為右相,很多不需要制詔、不需要內政堂討論的小事情,就由執政事筆者決定。

但什么事情為大,什么事情為小事,這就需要繼承我們長期形成的經驗,把軍政事務具體分為甲乙丙軍四類,現在問題來了,誰負責分類呢?」

蔣彥先道:「這就需要設立一個特殊官署,類似給事中這樣的職權,它負責軍政事務分類,並審核政令的合法性,應該歸屬於門下省。」

周寬搖頭道:「門下省只是最後把關,對政令內容提出異議,但所有政務一開始就需要分類,其次審核政令合法性是制度問題,我覺得應該還是由殿下直轄。」

陳慶道:「設立一個白虎堂,由我來直轄,人不需要多,六人足矣,他們分成兩組,一組負責事前分類,一組負責事後審核政令合法性。」

周寬沉默片刻問道:「這樣一來,殿下基本上沒有了政事決策權,是不是把殿下架空了?」

陳慶搖了搖頭,「我掌握軍權,掌握內衛,掌握白虎堂、掌握從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掌握府庫財權,另外,甲類重大政務需要頒布雍王令,雍王令還需要我批准,實際上,我還是能過問,我可以不批准,直到你們說服我為止。」

停一下陳慶又道:「我們既然效彷唐制,唐制的jīng髓就在於君相分權,王朝要長治久安,就需要在制度上限制君權,這不僅僅是為了限制我的權力,這也是為了我的子孫能夠長久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