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隱患(2 / 2)

封侯 高月 1263 字 2023-04-19

「什么意思?為什么聽不懂?「

「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很怪異,我們幾個都沒聽懂,只是感覺很凶狠,然後胡監造急忙拉她進大帳了。」

............

從工地返回內衛,種桓梳理著今天的各種線索,首先是三個刺客事先就埋伏在工地內了,證據是那條狗距離主道和宮牆都很遠,如果刺客跑過來殺它,那就不會只叫兩聲,肯定是刺客從狗的身邊經過,所以才隨手殺它。

其次,刺客埋伏在工地里,肯定是胡鎮的安排,而胡鎮大帳內那個女人應該是負責接應,發現內衛過來tiáo查,就順手把胡鎮滅了口。

第三,那個很有可能不是漢人,是不是外國人不敢肯定。

這時,徐成低聲道:「那個女人很有可能是高麗人,我們正和高麗發生戰爭,他們下手的可能性極大。」

種桓搖搖頭道:「我告訴你為什么不是高麗人,那些人蓄謀加上策劃,至少要半年以上,還有這個胡鎮至少一年半以前就為他們效忠,如果他們是高麗人,姚開山不會不知道,更不會替他們隱瞞,所以我可以肯定他們不是高麗人。「

徐成眉頭一皺,「那會是哪里人?」

「都有可能,黨項余孽,金國余孽、吐蕃人、西遼人、南詔人、日本人,交趾人、甚至某幾戶被滅的豪門人家,隱忍多年,卧薪嘗膽,訓練出一批刺客,所以憑幾句聽不懂的話,很難斷定他們是哪里人?不過呢.......」

「不過什么?」徐成和幾名內衛將領急問道。

種桓澹澹道:「不過我個人更傾向於倭國人!」

「將軍,為什么會是倭國人?」

種桓緩緩道:「我們在洛陽抓到那三個倭國學生後,就沒有下文了,我就知道,那三個倭國人只是露出水面的一片水草,下面一定還藏有龐大的根系,洛陽有倭國探子,難道京兆會沒有嗎?」

三名倭國探子一直是種桓心中的一根刺,審問後才知道,他們真是三名倭國學生,在洛陽國子學讀書,兼替本國收集情報,每個一兩個月,會有人上門來取情報,對方是誰?三名倭國學生都一無所知,只知道憑一塊牌子,他們就要把各種情報交給對方。

說白了,三個倭國留學生就是一個情報中轉站,真正的倭國情報探子他們一無所知。

其實從刺殺桉一發生,種桓便立刻想到了倭國,但他沒有證據,不能貿然下結論,但他一直把倭國情報探子視為一個極大的隱患。

「將軍,我們下一步該從何入手?」徐成又問道。

種桓嘆了口氣,「我先去請示陛下,了解一下陛下的態度。」

............

此時,陳慶關注的並不是刺殺桉,而是水患,今天雨水太多,所有河水bào漲,大片農田被淹,關中今年糧食減產是必然了。

但現在的危險之處並不是農田,而是建章縣,原來的漢長安城。

當年的漢長安城就是因為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很容易生內澇,隋朝才另尋找新地修建大興城,也就是長安城。

關中這幾十年氣候都比較偏干冷,所以漢長安城也沒有感覺到什么危機,但今年不一樣,霸水bào漲,加上本身的積水,建章縣已經被淹了。

現在最擔心的是渭水bào漲,一旦渭水決堤,建章縣將遭遇滅頂之災,幾十萬人口啊!

陳慶正和相國們聚在一起,商議治水之策。

工部尚書張元朗就是治水出身,有著極為豐富的治水經驗,他對眾人道:「看現在的趨勢,bào雨還要下,卑職去渭水考察過,渭水最多只能堅持兩天,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泄洪,為渭水水位降下來,再不炸開大堤泄洪,建章縣就危險了。」

陳慶緩緩道:」泄洪可以,但要往哪里放?」

張元朗用木桿指著地圖道:「關中的地形是兩邊高,中間低,向南或者向北泄洪都可以,微臣考察過渭河兩岸,有兩個地方可以考慮為泄洪之處,一處是咸陽和興平縣之間的蔣家窪,那邊地勢低窪,全是農田,只有一座村庄,村庄還在高處,可以形成一大片湖水,我們不用搬遷百姓,只是需要賠償農田。

另一處泄洪地是在臨潼縣和渭南縣之間,但這邊有三個鎮和十幾座村庄,需要搬遷幾千戶人家,時間上恐怕也來不及,所以微臣偏向於蔣家窪泄洪。「

陳慶點點頭道:「與其我們在這里閉門造車,不如去實地看看,看看渭河和建章縣目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