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解釋;她的思考(1 / 2)

「謝謝親寫了這么長的一篇長評,我記得你的馬甲,在我的評論區一直很活躍,是我的忠實讀者。不過對於你的評論,我並不同意哦。我筆下的陸景時真的很愛虞希,可能是我的筆力不夠吧,所以呈現出來的感覺沒那么好。

首先,對於陸景時不主動的這一點,我在文中提過很多次了,陸景時性格淡漠又自卑,虞希在他心里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存在,所以他真的很難鼓起勇氣去主動接近她。

然後,對於陸景時強迫虞希和他結婚又什么都不做,在虞希走了以後又反應平淡這個情節……這是合情合理的呀,正是因為他太愛虞希了,不舍得她受委屈,所以他很尊重她的意願。你可能是漏看了吧,我後面有寫,對於強迫她和他結婚這件事,陸景時心里一直很愧疚很後悔,歸根到底其實他也不想他愛的人活在痛苦之中,所以在得知她走了以後他瀟灑地放手了……冷淡一向只是他用以掩飾內心真實情緒的面具呀,他當時內心真的很痛苦,只是我沒有寫出來……我還以為你們能理解這一點呢。

至於態度冷淡不耐煩更是沒有的事,他就是單純的吃醋而已,這里絕對是你過度解讀了。

還有宋韻然,這個人物其實蠻重要的,她是陸景時的得力助手,也是他的一個朋友,但是感情線真的完全沒有啊!陸景時得知宋韻然發高燒了,當時家里又沒別人,出於對朋友的關心,過去並不奇怪吧?虞希的情況並不緊急,所以他在晚上才去看她,這兩個情節並不能等同起來啊。如果是虞希發高燒一個人在家里,陸景時也會過去幫她的。

還有就是宋韻然幫虞希逃跑這件事,陸景時沒有生氣……我前面說了的,陸景時早就後悔了,只是不知道用什么理由主動放虞希走,這時有人幫虞希走了,其實也是解了他心里的一個包袱,這些在文中都是有細致的描述的,你可以再回去仔細看看他的心路歷程~

最後,看到這兩天很多人都說希望番外可以改成宋韻然和陸景時在一起。我就順便在此統一回復一下吧。其實我一直沒搞懂為什么大家都磕宋韻然和陸景時,他們真的沒有感情線,陸景時不喜歡宋韻然,宋韻然也不喜歡陸景時,他們就是單純的朋友關系而已,很多人說覺得宋韻然其實是喜歡陸景時的,只是藏的很深,沒被寫出來——我真的說累了,陸景時在宋韻然心里就是一個努力奮斗的目標,一個崇敬向往的對象,就是類似偶像的存在吧,別的情感真的沒有。

這本書已經完結了,番外我也不打算再做修改,如果大家覺得感情這方面的描寫實在不合理,也請見諒吧,作者第一次寫文,難免有把握不當的地方,在下一本書中,我會努力改進的~」

作者的回復比起這條長評更讓宋韻然震驚,畢竟讀者的評論是主觀的,她看的時候也沒有很當回事。這條長評很多地方在她看來都站不住腳,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過度解讀」。陸景時絕對是很愛虞希的,他只是不善於表達,在他身邊久了以後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這一點,也能感受到,虞希對他有多重要、多么不可替代。

而作者的回復不一樣,作者畢竟創造了他們,說的話應當是客觀合理的,可是,作者卻用很肯定的語氣說出了「她並不喜歡陸景時」這樣的話。

她一開始確實只是把陸景時當成目標、動力,可她對他的情感在十多年前,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變了,她是喜歡他的,很喜歡很喜歡……為什么作者對此否認地如此決絕?

評論390:差點被那個長評帶歪了,還好看到了作者的回復,陸景時肯定是喜歡虞希的啊!我都懷疑他是不是反串,認真看過文的人都不可能說出他不喜歡虞希這樣的話好不好。

評論391:反串不至於吧,我倒覺得那個人應該是宋韻然和陸景時的cp粉。

評論392:我真的無語了,作者前面在文中都說了好幾次他們對彼此雙方都沒特殊的感情,也不知道評論區一天到晚都在磕什么。

評論393:終於有人敢說了,我老早就看他倆的cp粉不爽了,磕的人太多我之前都不敢吭聲。要是宋韻然喜歡陸景時還可以磕磕,這種情況完全沒必要。

評論394:煩死某些cp粉了,作者說了沒有就是沒有,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難道你還能比作者更了解她筆下的人物?實在想磕就悄悄磕,踩陸景時對虞希的感情是幾個意思?

後面的評論一面倒地支持作者,有少數保持中立的,也有極少數覺得那條長評說的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在平時,宋韻然肯定也是支持作者的這一方,她也很煩一些無理取鬧的讀者對作者的文章指手畫腳、指點江山,可是,這次「作者」所說的話,和她的認知並不相符。

宋韻然內心煩亂,她起身下床走到窗邊打開了窗,窗外的雨仍舊在下著,雨夜微涼的風卷起雨珠落在她的臉上,讓她打了個冷顫。

雨勢很大,打在窗外大樹柔軟的枝葉上,砸的它們在風雨中飄搖翻轉,一片樹葉承受不住這猛烈的雨勢,從枝頭飄落,宋韻然伸出手,將它接在了掌心。

手中的樹葉尚且翠綠,現在也不是它該墜落的季節,可是樹葉的命運又哪能由自己做主,它的力量那般渺小,總能被風雨輕易地擊垮,就像現在,只是一場稍大的雨,便能拽著它離開樹枝。

然後呢?然後,如果這片樹葉沒有被她接住的話,它會一直往下墜落,在這一片黑暗中,被風雨肆意的擺弄,最後落入土壤,化作肥料,消失在這世間。

宋韻然內心忽的豁然開朗,她關上窗走回書桌旁,翻出最近正在讀的書,將這片樹葉夾了進去。

這樣的歸宿,也許比無聲無息地消失好的多。

她想通了,這片樹葉不就如她一樣嗎?不能掌控命運,微弱又渺小,面對強勁的力量,基本沒什么反擊的可能性。

可她並不是這樹葉,她也不想做樹葉,她不想自己的命運被別人掌控,即使那是創造她的人也一樣。

剛才,因著作者的回復和那些評論,她居然真的開始自我懷疑,甚至差點都要自我否認,好在她及時地清醒了過來——她為什么要懷疑自己的感情?這並不代表她有錯,這代表那個「作者」對這個世界的統治並不是不可動搖的,並不是完全正確的,這代表,即使是她這樣渺小、在「小說」里沒什么存在感的人,也可以萌發自己的情感和意識,更近一步地說,她的人生軌跡也不一定是完全被定義的,她不該盲目地相信評論區,相信看似權威的「作者」,她應該相信的人是她自己,作者已經寫好了她的結局又怎樣?她確實不想和陳暮結婚,難道還能強迫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