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年朝會(1 / 2)

藏國 高月 1235 字 7个月前

「巧取呢?」裴三娘又問道。

丈夫李岱苦笑一聲道:「我給你舉個巧取的例子吧!通天二年,鳳閣侍郎王方慶獻出他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十卷獻給了女皇帝,女皇帝賞玩數年後加寶飾錦,還給了王家,這就是巧取。」

「既然還了怎么叫巧取呢?」

李鄴忍不住道:「娘,還的是臨摹件,真品留下了。」

裴三娘瞪了丈夫一眼,「你說話不說清楚,我怎么知道?」

李岱連忙賠禮解釋道:「娘子有所不知,這種流傳了十幾代人的祖傳寶物怎么可能主動獻出,必然是女皇帝施加了強大壓力,不得不獻出,最後他們也知道是贗品,還得裝模作樣到處炫耀,感謝天子恩德。」

裴三娘皺眉道:「那我就不懂了,既然當今天子巧取攬翠閣的寶物,鄴兒被迫獻出,天子又裝模作樣做了點什么呢?」

李鄴笑了笑道:「娘說得沒錯,為表彰我主動獻寶,他裝模作樣給了兩樣東西,祖父的爵位由父親繼承,明年開春後,父親升遷為禮部侍郎。」

裴三娘眼睛一亮笑道:「這個裝模作樣我倒是很喜歡!」

攬翠閣寶物和她沒關系,她才不關心,但丈夫升官獲爵,才是她最關心的大事。

李岱卻高興不起來,原本由大哥繼承的爵位給了自己,天子隨口一言便挑起了大哥和自己的仇恨。

天快亮了,天子李隆基正在更換大朝冕服,准備參加一年一度的新年大朝。

這時,高力士將一本清冊放在天子面前,「陛下,這就是攬翠閣藏物清冊了。」

「東西在哪里?」李隆基問道。

「東西還在寶記櫃坊七號倉內,但已完全被老奴控制了。」

他又將一份李鄴寫的獻寶書呈上,「這是李鄴給陛下的獻寶書,寫得很好!」

「寫了什么?」

「他說至珍重寶,藏於民間易湮滅消亡,應藏於宮廷寶地,江山社稷,千萬年永存。」

「一個小馬屁精!」李隆基呵呵笑了起來。

「還有陛下賜的十件寶物他不要!」

李隆基倒有點意外,「為什么?」

「他說藏寶中有王羲之的《葬貼》,若不拿,他不甘心,若拿了,陛下又不甘心,所以他索性都不要,陛下,這孩子能成大器啊!」

李隆基眯眼笑了起來,這孩子確實有大智慧,很會說話,明明自己是奪財,卻被他說成了求雅。

李隆基翻到書畫目錄,第一幅就是王羲之《葬貼》原件,它原本是武則天收藏,後來又賜給了寵臣張易之,張易之被殺後,這幅書法至寶沒有找到,流落民間,開元二十六年,被李林甫以千金購得,藏入攬翠閣中。

李隆基早就盯上這件寶貝,既然李鄴沒有鑽空子把它拿走,大方地留給自己,李隆基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他笑了笑道:「這孩子如此善解聖意,這樣吧!朕給他實封,西域諸國,他可任取一城為食邑。」

中唐的爵位說值錢也值錢,說不值錢也確實一文不值,起因就是唐中宗李顯的濫封爵位,異姓王一大堆,三公四爵更是多如牛毛,雖然經過李旦和李隆基的大力整頓,但有爵位者還是很多,使爵位含金量大大降低。

爵位在平民百姓眼中很尊貴,但在高官眼中又不值一提,事實上,朝野早就公認,官比爵重要。

爵位是否值錢主要還是在於是否實封,如果封爵旨意中只提爵位,不提食邑,或者只提食邑若干,這就表示是虛封。

實封就不得了,唐朝規定親王食邑一萬戶,郡王食邑五千戶,國公食邑三千戶等等。

當然,這只是上限,實際上不可能真給你這么多,比如張九齡在開元二十二年被封始興縣伯爵,被實封四百戶食邑。

而伯爵的食邑按規定是七百戶,張九齡只得到四百戶,說明七百戶只是上限,沒說一定要給你七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