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1 / 2)

穿越者 驍騎校 2887 字 2023-04-29

「李總管,喜從何來?」林懷遠顛顛跑過來問道,心中充滿忐忑。

「老佛爺說了,等回了京,給你提個籓台當當。」

「謝太後隆恩,謝李總管。」林懷遠感激涕零,恨不得五體投地。

「罷了,以後用心辦差,老佛爺少不得還要提拔你哩。」李蓮英說完,轉身回去了。

林懷遠感慨萬千,十年寒窗苦讀,二十年兢兢業業為官,抵不上一盒不值二兩銀子的點心啊。

隊伍打尖完畢,繼續開拔,過居庸關,經四十里關溝,山路坎坷,車馬無法通過,太後也得下車步行,騎兵全部下馬,牽著馬前行,再次休息的時候,連小米粥都沒得吃了,侍衛們到處搜刮,才弄了兩個窩頭給慈禧充飢,其余人等只能餓著肚子,席地而坐,把腰帶勒的緊緊的抵擋飢餓。

劉彥直等人同樣沒得吃,不過周嘉睿鎮定自若,他告訴劉彥直,明天就能抵達懷來縣,此地縣令叫吳永,是個很有本事的官員,屆時就該進行第三步計劃了。

說著他拿出一疊紙來,上面寫滿蠅頭小楷。

「這是我寫的奏折,拜托你遞交給慈禧,咱兄弟的前程都在這上面。」

第七十八章 議和大臣

劉彥直不禁肅然起敬,拿起奏折念道:「排毒養顏青春永駐秘法……」

「拿錯了,是下面這一份。」周嘉睿干咳一聲,將上面的養顏秘法搶了回來。

真正的奏折是講如何與洋人議和的,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達到清廷的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奏折里對世界局勢分析的頭頭是道,對大清之將來也分析的頗有見地,劉彥直看了頻頻點頭。

「怎么樣,還行吧。」周嘉睿洋洋自得道。

「這毛筆字寫的不賴。」劉彥直道,「至於內容,你一個學歷史的碩士大開金手指寫出來的玩意我就不評論了。」

這是戲謔之言,劉彥直相信這份奏折絕對能讓慈禧眼前一亮,進而重用周嘉睿。

次日,天又下雨,西狩隊伍艱難跋涉,中午時分看到遠處有一座青灰色的小城池,那是直隸懷來縣,有侍衛先行進城通知懷來知縣接駕,縣令吳永帶領三班六房典吏衙役出城夾道迎接,將鑾駕迎入城內。

懷來縣是個小縣城,物資匱乏,吳知縣費盡心思,籌辦了幾桌宴席,雖然只是尋常土菜,總比小米粥要強上許多,飯後又安排慈禧和光緒住進縣衙後宅,太後沒有替換衣服,一身藍布大褂穿了好幾天都臭了,宮女們伺候著洗了澡,換了知縣提供的干凈衣服,居然是一套漢人婦女的服裝,慈禧活了六十多年從來沒穿過漢服,這回也不得不捏著鼻子穿了。

當晚,劉彥直被安排值宿,荷槍在慈禧門口守衛,他也效法林懷遠,托李蓮英將奏折送了進去,不大工夫,李蓮英出來了,滿面帶笑:「劉侍衛,老佛爺召見。」

這篇文字慈禧一目十行的看完,當場贊不絕口,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能寫出這般有見地的奏折來。

文中對列強的目的需求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沙俄覬覦的東北的國土,和談必定提出割讓領土的要求,但這個要求勢必引起其他列強的反對,大清地大物博,誰都想獨吞,但誰也沒有這么大的胃口,不妨利用一直和沙俄有齟齬的德國與英國來進行牽制,以開放沿海貿易的方式給予他們一定的好處,而新興的亞洲強敵日本參戰的主因是想躋身於文明世界,再加上已經在甲午戰爭中撈足了好處,不會再提出過分要求,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未來幾十年美國必定取代英國成為列強之首,而且對清沒有領土要求,是可以拉攏的對象……至於和談代表,文中建議派與洋人打交道經驗豐富的李鴻章為宜。

文章最後有署名周嘉睿,這是個陌生的名字,李蓮英也說不出是何方人士。

劉彥直覲見慈禧,老佛爺和顏悅色問道:「小子,這是你寫的?」

「是我表兄周嘉睿寫的,他是江東一個落第秀才,平日喜歡看書,寫的亂七八糟,非要托我獻給太後,我沒辦法,就請李總管幫個忙,讓太後見笑了。」劉彥直在慈禧面前依然不跪,也不口稱奴才,大大咧咧,毫不注意言辭。

慈禧卻不惱,一方面她覺得劉彥直是鄉下人不懂規矩,另一方面實在是被這篇文章所折服,寫的太好了,誰說大清沒有能人,草莽之間遍布英才,都被埋沒了啊,看來這八股科舉制度確實該廢了。

「小李子,去把這個姓周的叫來,哀家要和他嘮嘮。」慈禧道。

片刻後,周嘉睿來到,他倒是個懂規矩的,三拜九叩行大禮,慈禧賜座,他再三推辭不敢坐,最後推不過才將屁股放在椅子邊緣,誠惶誠恐的樣子讓慈禧非常滿意。

劉彥直繼續出去值宿,周嘉睿怎么忽悠的慈禧他不知道,只知道周老師在屋里待了兩個多小時才出來,滿面的春風得意。

「怎么樣?」劉彥直問道。

「成了,老佛爺派我即刻進京,協助李中堂與洋人交涉,還給了我一個總理衙門五品章京的差使。」周嘉睿志得意滿,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將來,「我起步就是五品,等議和完成,肯定還得提,再過幾年等大清完蛋的時候,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家底子,我想不想當李鴻章,更不能當袁世凱,我當盛宣懷那樣的人物就滿足了,富可敵國,流芳千古。」

「即刻回京,那敢情好,我跟你一塊兒回去吧,我可不想當什么侍衛。」劉彥直道。

「你現在的身份可不能說走就走,太後對你恩寵著呢,舍不得放你,要走就偷偷地走。」周嘉睿左右看了看,「我在城外等你。」

「那林懷遠呢?」劉彥直問道。

「隨他去,反正現在咱不欠他了。」

次日一早,李蓮英來伺候老佛爺梳頭,心驚膽戰地向她報告一件事,巴圖魯藍翎侍衛劉彥直留下一封書信不辭而別。

「為何要走?」慈禧大為不解,要知道擺在劉彥直面前的可是錦綉前程,大清正值內憂外患之際,少不得要動刀兵,他這樣好的身手,一刀一槍博個總兵、提督不在話下。

李蓮英奉上書信,信上寥寥幾行質朴的毛筆字,只說自己喜歡閑雲野鶴的生活,不願受功名官職的束縛,同時留下的還有那件御賜黃袍馬褂。

「罷了,隨他去吧。」慈禧哀嘆道,昨夜她還感慨祖宗護佑,給大清賞賜了一文一武兩個世外高人,沒成想一大早的武將就跑了,好在還留下一個文官,這是不是象征著大清若想富強,不在於整軍經武,而在於變法圖強呢?

「小李子,林懷遠呢?」慈禧忽然想起了這位倒霉的知府,若不是他,自己也遇不到這兩個高人隱士。

「奴才這就去宣。」李蓮英顛顛地出去,不大工夫,林懷遠進來跪拜請安,慈禧問他,這周嘉睿和劉彥直,到底是你哪門親戚。

林懷遠汗都下來了,天威難測,他不敢欺瞞,便一五一十道來,當然把重要的部分省略了,只說這兩人是來自南洋的歸僑,因為在酒樓高談闊論被自己聽到,有心想請他們為國效力,沒想到自己先遭難下獄,兩位義士頗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春秋古風,不遠千里來京營救,還特地預備了一盒糕點,就是為了西狩路上獻給太後。

慈禧聽了默然許久,這個答案非常符合她的心理預期,這兩個人真的是上天賜給大清的人才。

「林懷遠,你也不用伴駕西行了,賜你一道懿旨,你回江東去吧。」

「謝太後隆恩!」林懷遠大喜,以頭觸地,砰砰直響。

打發了林懷遠,慈禧又叫來幾名王公大臣,讓他們草擬一份《罪己詔》,這是周嘉睿獻上的良策第一步。

……

劉彥直和周嘉睿星夜兼程,京師在望,此刻北京城正被八國聯軍的鐵蹄蹂躪,身為中國人卻無能為力,兩人沮喪而憤怒。

周嘉睿奉旨返京,但他卻不准備進京,因為現在根本沒得談,整個北京城也沒有支撐場面的大臣,慈禧留下善後的榮祿也逃往保定去了,所以周嘉睿打算去上海,與即將被任命為議和大臣的李鴻章碰頭,見見這位傳說中的大清裱糊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