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六章 誰人道冠如蓮花開(2 / 2)

劍來 烽火戲諸侯 3546 字 2023-02-02

道士朝劉鐵擠眉弄眼,嘿,原來劉老哥好這一口,喜歡吃肥瘦兼備的五花肉啊。

劉鐵如墜雲霧,只當沒看見那陸道長的古怪臉色,倪清從正屋那邊搬來兩條長凳,周姐姐和劉伯伯,師徒雙方,各坐一條。

周楸硬著頭皮說道:「陳公子,陸道長,我也不與你們兜圈子,劉鐵已經與戚前輩和呂姑娘談妥了,由呂姑娘親自出馬,護送倪清一路離開小鎮。」

陳平安點點頭,只會是說了個好字,然後就沒有動靜了。

陸沉覺得自己臉皮薄,只得小聲提醒道:「陳老弟,也沒半點眼力勁的,周姑娘在暗示你拿出兩袋子神仙錢呢。」

陳平安斜眼望去,「關你屁事。」

陸沉著急得差點摳腳,「別愣著啊,一袋雪花錢給戚宗師和呂姐姐當押鏢費用,一袋小暑錢歸還周姑娘。」

戚頌呵呵一笑,伸手輕輕撫摸著圓鼓鼓的肚子。

呂默微微皺眉,哪里冒出這兩個騙子,那個姓陳的少年,當真有武夫四境?

周楸笑道:「陸道長興許是記錯了,那袋小暑錢,才是我與陳公子約定好的押鏢費用。」

「自家兄弟,這都騙?!先前不是說只掙一袋雪花錢嗎?」

年輕道士瞪大眼睛,隨即滿臉躍躍欲試,眼神炙熱,搓手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平日里腦袋拴在褲腰帶上,到處降妖除魔,才掙幾個雪花錢,一袋子小暑錢!這趟鏢,貧道接了!不勞呂姐姐大駕」

呂默面無表情,端起酒碗,卻是輕輕擰轉鞋尖,霎時間那年輕道士連人帶板凳一起倒飛出去,她小有意外,道士如此弱不禁風?

她只得翻轉手腕,一陣罡風巧妙「墊」在道士與牆壁之間,年輕道士摔落在地,起身後一手叉腰,一手抬起,顫聲道:「沒事哎呦,無妨,不能算無事,就是閃到腰了,小事,還是小事!」

背劍少年對此無動於衷,只是抬頭說道:「呂姑娘如此冒失試探,就不怕碰到硬釘子嗎?還是說天曹郡張氏的客卿武夫,脾氣都這么沖?」

戚頌點頭笑道:「和氣生財,和氣生財。呂默,趕緊給陸道長道個歉,陳小友說得對,出門在外與人為善,不要總覺得全天下都是心懷叵測的鬼蜮之輩。」

呂默起身抱拳道:「多有得罪。」

年輕道長拎著那條小板凳,踉蹌走回原位,咧嘴笑道:「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打是親罵是愛,呂姐姐」

嘴上說著不正經的言語,年輕道士驀然間神色變化,小娘皮敢跟道爺如此放肆,看鏢一個箭步,將那板凳當做暗器砸向那呂默。結果被身形鬼魅的女子幾步繞過桌子,一手抓住那板凳,往地上一丟,再來到道士眼前,一記肘擊打在對方胸口,打得道士整個人雙腳離地,整個人懸空側摔入宅院正屋內,後背撞在那張八仙桌邊緣,嘎吱一聲,摔了個狗吃屎,趴在屋內泥地上,年輕道士咿咿呀呀半天起不來,含糊不清說著腰斷了,陳兄弟救我一救。

那背劍少年掏出兩袋神仙錢,隨手丟在桌上,「既然喜歡攬事就拿去。」

周楸瞥了眼桌上的兩袋錢,她柳眉倒豎,深呼吸一口氣,好不容易才強忍住,沒開口道破玄機,算了,少掉的那幾顆小暑錢,就當是這個陳仁護送倪清回到小鎮的路費。

呂默將那袋小暑錢收入袖中,再將另外一袋神仙錢拋給倪清,笑道:「小丫頭,我們可以動身趕路了。」

周楸說道:「劉鐵,護送一程。」

披甲漢子放下酒碗。

倪清欲言又止,見那周姐姐有生氣的跡象,只得重新拿起油紙傘和包裹,跟著那個女子一起離開宅子,回頭望去,周姐姐朝她點點頭,背劍少年板著臉喝酒,那個頭戴一頂蓮花道冠的道士,趴在正屋門檻那邊,朝她揮手,竟然還笑得出來。

走在小巷中,少女想起一事,勉強施展心聲手段,道:「劉伯伯,那個陸道長,頭上道冠好生奇怪,我在小鎮從無見過。」

聽周姐姐說過,有度牒的正經道士,衣冠都有講究,不可有絲毫僭越,否則一經發現,就會吃牢飯的,像那神誥宗祁天君的道冠,便是魚尾冠形制,一宗嫡傳數脈,只是那個姓陸的年輕道長,卻是蓮花道冠。小鎮這邊,也有些精怪出身的練氣士,喜好做那「道爺」裝扮,都沒有這種道冠。

劉鐵神色微變,笑問道:「怎么說?」

倪清說道:「道冠如蓮花開。」

劉鐵停下腳步,神色復雜,一時間猶豫不決。

如果他沒有記錯,在這寶瓶洲,有資格頭戴蓮花冠的道士,除了神誥宗山上幾座籍籍無名、香火凋零的小道觀外,就只有舊大霜王朝的那座靈飛觀了,上任觀主仙君曹溶,只因為他是那位白玉京陸掌教的弟子,便是頭戴蓮花冠,一榮俱榮,道觀內的授籙嫡傳弟子,才有這種殊榮。這還是劉鐵從周楸那邊聽來的山上秘事。

最玄妙之處,在於劉鐵眼中的那個年輕道士,根本就沒有頭戴什么道冠!

若說他看不穿障眼法也就罷了,周楸可是一位極有家學淵源的龍門境修士,她豈能看走眼?

那姓陸的,要么是個膽大包天不知死活的山澤野修,要么就是一位出身靈飛觀的譜牒道士?!

劉鐵心思縝密,繼續前行,看似隨口問道:「呂姑娘,看得出那道士的山上道統與根腳嗎?」

呂默笑道:「就是個窮酸騙子,不過確是個練氣士,會些強身健體的吐納導引術,我前邊在院內那兩下,用了巧勁,若真是中五境修士,不至於如此狼狽,要說假裝,不至於,以我師父的眼力,除了地仙,騙不過他老人家的。要說萬一真是位雲游四方的陸地神仙,言行舉止,想必也不至於如此跌價。」

劉鐵又以心聲問道:「傳言程老真人的金闕派,有那清靜峰金仙庵一脈,香火鼎盛,歷來不輸垂青峰,而且與最南邊的那座靈飛觀,有些淵源?」

呂默大為驚奇,用上了武夫聚音成線的手段,笑道:「劉標長消息這么靈通嗎,連這種山上內幕都曉得?我曾經聽師父說過,金仙庵所在清靜峰,是金闕派的祖山,那位開山祖師的真實道統,確實出自靈飛觀,只是不知為何金仙庵數百年來,一直不肯對外言說此事,照理說,能夠與靈飛觀,如今該稱呼為靈飛宮了,攀上關系,不說對外大肆宣揚,怎么都不至於藏藏掖掖才對,師父猜測那位金仙庵的開山祖師,當年興許是某位被曹溶天君驅逐下山的棄徒,所以根本不敢提及此事。師父知曉這些,還是因為與天曹郡張氏老祖關系莫逆、無話不談的緣故。」

劉鐵攥緊刀柄,以心聲詢問身邊少女,「倪清,那位道長可有顯露身份的言語?好好想想,別放過任何線索。」

倪清說道:「都是些不靠譜的怪話,比如什么神誥宗的祁天君熟悉他,他不熟悉祁天君,還說我要是跟他們兩個聯手,可以殺什么十四境,嗯,按照那個道士的說法,就是十四個一境練氣士。」

劉鐵怔怔無言,吐了口唾沫,罵了句狗日的騙子,然後沉聲道:「走,我們速速離開小鎮。」

然後趕緊回去提醒周楸,一定要遠離那個吃了熊心豹子膽的道士,還有那個背劍少年,也要遠離才好。

不知為何,少女卻是心中空落落的。

那兩個才見面沒多久的怪人,雖說都沒個正行,卻也言語有趣。比如中途在一條河邊歇腳時,背劍少年撣去泥土,嚼著草根,看著河水發呆,那個陸道長便說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名之草。見無人捧場,道士便轉頭主動與她搭話,問她曉不曉得為何一個人的左耳聽力要比右耳更好,又何謂面朝黃土背朝天她沒有理睬,道士便自顧自解釋說是天地間有陰陽兩氣,天清地濁,地之穢者多生物,而左耳屬陽,故而天聽敏銳,右耳屬陰,地聽更好,此外男女有別說到這里,年輕道士笑著指了指河水,說了些讓從不怕鬼的倪清偏偏都覺得毛骨悚然的言語,說河內若是有漂浮溺死的屍體,哪怕被水浸泡得面目全非了,岸邊人依舊一眼就可以辨認出男女,男子以面為陰、後背為陽,故而屍體漂浮在水,定然是面朝水底背朝天的,此事亦是我們人在冥冥之中法天象地的一種端倪跡象,畢竟萬靈之首不是白叫的說法

小院那邊,周楸將戚頌送到巷弄拐角處,老人輕輕拍打著腹部,笑道:「既然目的都是一致的,為何不干脆與我們聯手?」

周楸搖頭道:「兩回事。」

老人嘆了口氣,「即便是為報私仇,只要周姑娘願意與青杏國柳氏泄露身份,何愁合歡山不肯交出那頭為蠻荒大帳通風報信的妖物?」

周楸淡然道:「沒有證據。」

戚頌暗示道:「證據?只要那頭妖物落在周姑娘手上,不就有了?」

周楸笑了笑,「依邊軍例,為了一己之私,濫用公器,按律當斬。」

戚頌見她心意已決,只得作罷,猶豫了一下,說道:「院內那兩位,來歷不明,你們還是要小心些。」

回到小院,周楸看著那個坐回原位揉著腰桿的年輕道士,還在那邊嘴硬,「周姑娘,別看你陸哥瞧著身體羸弱,骨架子不夠龍精虎猛,病病殃殃且活著呢。這就是道心堅韌魂魄定的『神在』之天大好處了。只要周姑娘不嫌棄,貧道馬上傳授給周姑娘一門導引術,莫說是夜間打雷便會心悸,哪怕是白晝行走在陽光底下都無妨,來,容貧道先給周姑娘看個手相,貧道所學駁雜,需要對症下葯才能事半功倍」

周楸擺擺手,「陸道長好意心領了,陳公子,別怪我下逐客令。」

陳平安說道:「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那幾顆小暑錢,就當是陸道長為周姑娘排憂解難的報酬了。」

陸沉停下揉腰的動作,「啥?」

陳平安說道:「合歡山兩府趙浮陽,虞醇脂,他們可曾勾結蠻荒妖族?還有青杏國柳氏是否知情瞞報?別跟我說什么證據不證據,你跟劉標長,只需心中有個猜測即可。」

周楸內心一震,眯起眼,緩緩道:「你到底是誰?!」

她方才與戚頌的對話,距離宅子頗遠,何況一個龍門境練氣士,一個金身境武夫,豈是院內兩人可以隨便聽見的?

年輕道長委屈道:「『你們』,周姑娘,你少了個們字。貧道亦是一條鐵骨錚錚的英雄好漢呢!生平最是看不慣不平事。」

陳平安看了眼陸沉,「見錢辦事。」

陸沉放下酒碗,打了個酒嗝,先是嘀嘀咕咕,似與人竊竊私語,然後道士抖了抖袖子。

無奈也是無奈,只是見錢辦事,都不是拿錢辦事啊。

誰讓貧道與陳山主是一見面就可飲酒的摯友親朋呢。

周楸縮手在袖,驚疑不定,這個窮酸道士,是在裝神弄鬼作妖嗎?只是意義何在?

片刻之後,巷子那邊便憑空出現一個扎丸子發髻的年輕女子,身材修長,露出高高的額頭,她望向院內背劍少年,笑道:「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