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喪家之犬(2 / 2)

大時代1958 青山鐵杉 1530 字 2023-05-03

從安德羅波夫的口吻中,謝洛夫知道中國對蘇聯的中立態度有些不滿,但這沒有辦法,結合目前的國際輿論,蘇聯不會做出犧牲自己利益為中國站隊決定的。甚至連他暗地里面幫助中國都有風險。蘇聯有著自己的全球戰略,到了現在蘇聯已經把目光放在了全球爭奪上面,雖然在赫魯曉夫任期內這種結論還不是很明顯。

不說別的,光占據蘇伊士運河的埃及、地中海沿岸的敘利亞、蘇聯的重要糧食進口地區蘇丹,這個三個國家都支持印度,就足夠讓蘇聯領導層考慮其中的利弊。這幾個國家每個國家都很重要,更別提非洲剛獨立的絕大部分國家都支持印度,蘇聯如果非要對著干,就會耽誤攻略非洲的時間。

全球孤立,這就是中國在這個時代面對的局面。尼赫魯的經營沒有白費,幾乎帶起了整個世界反對中國的聲浪。前世謝洛夫曾經聽說過一種論tiáo,說美蘇重點幫助印度無視中國人民的感情,其實這並不完全,只能說整個世界基本上全部支持印度指責中國,美蘇兩國不過是在這種輿論之下隨大流而已。這是尼赫魯本身的能力,和美國和蘇聯沒什么關系。

葉格羅夫上校只是單純從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上考慮問題,如果這種人在蘇聯上台,不過是另一個版本的戈地圖而已,謝洛夫現在所做的工作,並不是毫無原則的跪舔中國。他只是希望把蘇聯和中國互相之間的壓力找一個地方宣泄出去,為中國找一個更弱的對手,相信每天醒來看到南方數倍於自己人口國家的蘇聯人民,和每天醒來仿佛聽見北方上萬輛坦克的中國人民,都會感謝他的。

謝洛夫當然知道中蘇兩國肯定打不起來,但他也知道這些多余的軍力放在遠東地區是多么的浪費,蘇聯打一個阿富汗不過十萬人,而放在遠東百萬軍隊,沒錯,遠東是次要方向,那些部隊都是二流部隊,甚至是克格勃下屬的邊防軍。但問題是那些部隊干什么不好,偏偏放在一個方向玩靜坐戰?

中央主席團之所以會同意謝洛夫冒險進來渾水摸魚,而不是完全中立當做沒看見中印邊界戰爭,不是謝洛夫用社會主義的大道理說服的,實際上如果他真的這么干了,沒有人會把他一個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意見當回事,真正打動蘇聯中央主席團的設想,是讓中國把多余的軍事力量南移,放在印度這邊。是這種設想讓那些大人物同意了謝洛夫進來cào作。

至少以謝洛夫一個正常人的腦袋看來,中蘇不對抗就是雙贏,蘇聯不需要在一個次要方向放這么多軍隊,每年的軍費就不知道省下多少。至於中國和印度對抗,他就不相信對抗印度有多難,難道比對抗蘇聯受到的壓力很大。

如果蘇聯面對普遍支持印度的態度,還要公開在外交上給予中國聲援,那才是不正常。現在就挺好,jī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蘇聯要是在這次戰爭中公開支持中國,失去的會很多,而且還什么都得不到。

沒錯,謝洛夫知道中蘇會越來越疏遠,他想的只是中蘇和平分手。蘇聯有什么手段阻止中國開放么?沒有!克格勃的力量對於一個不穩定的小國,絕對算是龐然大物。如果是面對中國,謝洛夫申請把歐洲四大集群tiáo過來,而且還不一定管用。

就像國家和國家的實際情況不同,蘇聯不能開放,而中國則需要開放一樣。蘇聯所能涵蓋的市場從面積上並不小,但卻沒有美國控制的市場更有價值。美國本土和西歐國家的市場比蘇聯和東歐市場更有價值,更何況蘇聯和東歐國家本身就很注重自己的工業,不可能讓中國把市場全占了,中國想要在這里面做出選擇並不難。

謝洛夫和中央主席團委員想的是一樣的,絕不能把冷戰勝利的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他比現在的蘇聯人更加知道的是,中國肯定會開放的,一旦開放了以後肯定會在美國和蘇聯中間不持立場,到時候蘇聯就會失去現在中國能提供的助力,所以在這個助力目前還存在的時候,在七十年代之前積累好力量。

「謝洛夫將軍,印度總理尼赫魯會在兩天後接見你和美國方面的軍官,商量這次戰爭的問題!」回到大使館的謝洛夫,馬上接到了蘇聯駐印度大使館武官的通知。

「知道了,到時候我會去!」從新德里街頭轉了一天的謝洛夫有些疲憊的說道。

仔細回憶今天的行程,最讓謝洛夫感受和上次來印度不同的是,就是他看見的新德里民眾jīng氣神已經完全不同,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脊梁骨被打斷了,像是喪家之犬一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