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很土耳其(2 / 2)

大時代1958 青山鐵杉 1586 字 2023-05-03

為了完善自己的報告,謝洛夫離開了莫斯科前往圖拉,進入一個建在圖拉州一個曾出產石膏的山地里的儲備庫進行tiáo查,這是適合保存戰略物資的地方。儲備庫的入口位於非常平整的田地里,布滿帶刺的電網的混凝土圍牆遮擋著人們好奇的目光。進入儲備庫的唯一手段是進入軍用通道,一分鍾左右就能到達倉庫。所有進入倉庫的人要通過嚴格的登記程序,並穿戴專用的衣服、頭盔。幾分鍾後,電梯到了距地表一百多米的地下,這是蘇聯國家儲備庫中的一個分庫。

這個儲備庫的負責人是瓦西里上校,瓦西里這個名字在蘇聯是個常用名,儲備庫看起來很普通,但從維持人生存的角度來說,這些儲備卻遠比那些寶物更有價值,而且存儲數量之大是藏寶洞無法比擬的。這些儲備洞xué寬十米,高十一米,差不多有一公里長。在一個存儲白糖的洞xué中,是碼放得整整齊齊的、一眼望不到邊的白糖袋子的堆垛。隔壁的洞xué里則是一箱箱肉罐頭和魚罐頭壘起的看不到頭的長牆。這樣的存儲食品的洞xué在這個分庫有幾十個。每個洞xué有自己的代號,分別存儲不同的物資。

「謝洛夫將軍,你們安全干部是過來tiáo查我們圖拉儲備所的么?放心,這些罐頭、白糖和糧食都很安全,地下通道都有紅軍士兵把守,不會出現問題。」瓦西里上校一邊介紹這里的情況,一邊用言語試探著謝洛夫。

「我是在考察儲備庫的建設方式,看看有沒有什么借鑒的地方!」謝洛夫可不是來找紅軍麻煩的,要是讓國防部那群老頭子知道他在打著儲備庫的主意,估計會掐死他。只有經過衛國戰爭時期艱難的人才知道,糧食問題是個多么嚴重的問題。

謝洛夫也知道這個問題,才准備在蘇丹和印度對蘇聯觀感都不錯的時候提議qiáng化民用的糧食儲備,至於打這些在地下興建的戰略儲備庫主意,他並沒有這個膽量。

「我們的糧食有問題么?似乎不會出現供應困難吧!」瓦西里上校陪著謝洛夫來回走動,有時候還走到旁邊的牆壁上用電話指導各個洞xué的看守,讓謝洛夫好好參觀。

這個牆壁上的電話很別致啊?很有蘇維埃的風范,因為電話是直接被鑲在水泥牆上的,看起來像是水泥沒干的時候,直接把電話按在上面,水泥凝固就變成一體的了。

「一頭牛、一頭豬甚至是一只羊,每天吃掉的食物重量也比我們人吃的要多,以我們的人口只考慮怎么吃飯的話,其實五六千萬噸糧食足夠聯盟的人吃飯了,但我們吃不吃牛肉?豬肉呢?那些家畜也要吃飼料啊,現在聯盟的畜牧業消耗的糧食已經把人口消耗的糧食快持平了,以現在的增長速度,沒幾年我們的糧食大部分都要給家畜了!」等到瓦西里上校接完電話回來,謝洛夫看著整整一個庫房的面粉說道,「民用儲備體系和你們的戰略儲備差遠了,我知道國防部不會同意在困難時期動用這些救命的儲備,所以才想要qiáng化一下民用儲備體系,這次過來是看看你們的儲備庫是怎么修建的,然後我們就開始要在地上修建糧食儲備基地了……」

圖拉之行把參觀的儲備庫的經歷也寫在報告當中,這種預測當時是有道理的,人自然不可能看見未來,但未來的一些趨勢卻可以看到,蘇聯的畜牧業在一直發展,糧食肯定會消耗的越來越大,蘇聯缺乏人類的糧食么?缺,但沒有這么大,最大的缺口是飼料糧,所以在冷戰時期蘇聯一邊風風火火的大肆進口糧食,一邊沒事還在給第三世界國家糧食支援,因為蘇聯不缺乏人吃的糧食,但還沒奢侈到用面粉喂牲口。

再把這次的報告交到中央主席團,謝洛夫開始准備去印度,以他上輩子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常識和人生經歷,對吃的東西有些基本的認識,一年三季的糧食雖然產量很高,但口味一般都不怎么樣,只能說能吃,但絕對稱不上好吃。相反一年一季的氣候下產量雖然一般,但種出來的作物口感都很好。從氣候上講,印度屬於前者,蘇聯屬於後者。

「將軍,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做出決議,驅趕希臘裔出國,人數一共一萬八千人!」謝洛夫剛回到莫斯科,盧卡妮立刻把這個消息說出來。

「可以啊,這很土耳其,不知道希臘和塞浦路斯是什么反應?」對於謝洛夫來講,這可真是個好消息,不過蘇聯此時不適合表態,因為美國的核導彈還沒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