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長期供應(2 / 2)

大時代1958 青山鐵杉 1606 字 2023-05-03

「其實從成本和氣候上,煤炭部的同志已經做的足夠好,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我認為主要還是我們國家的露天煤礦太少的原因,這件事我有些不同的看法。」謝洛夫想了一下開口為煤炭部部長打起輔助。

「尤拉,關於生產方面你還是不太了解,但如果你有些建議的話,我願意聽一聽!」勃列日涅夫的聲音聽不出來任何情緒,在這種公開場合他一直表現出原因聽從別人意見的樣子。

「因為情報是否正確還有待證實,在會議結束之後,我願意在私下場合向勃列日涅夫書記和柯西金第一副主席匯報!」謝洛夫偶然想起了一個地方,是一座蒙古的煤礦,之所以還能記起來是因為,中國在這座煤礦上吃過虧。

不要看蘇聯對待蒙古一般,但其實就算後來蘇聯解體,蒙古也一直有著親俄的傳統。不但政府層面是這樣,就算是民間也有這種土壤。讓蒙古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選一個,蒙古肯定不會選擇中國。

「好,會議結束之後,我和柯西金同志會和你談談的!」勃列日涅夫點頭繼續開會,還有一個重中之重就是農業問題,今年蘇聯的氣候偏向干旱,糧食生產有些不如預期,在專門說了一下保證糧食產量的事情之後,這次的生產會議結束。

「在蒙古靠近中國的邊界地區,我們第二總局的同志曾經說過有一塊地方,似乎蘊藏著煤炭資源,不過這封報告說的有些含糊其辭,現在我決定派人去考察一下。」謝洛夫把自己的消息說了出來。

蒙古的克格勃工作並非是對外情報總局指揮,而是國內防諜總局指揮。這是謝洛夫升任克格勃主席後的工作tiáo整,反正蘇聯一直認為蒙古是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那就沒有必要讓第一總局專門分出jīng力去做,蒙古對蘇聯是不設防的,國內防諜總局做工作正好。

「有把握么?」勃列日涅夫本身的性格對於這種不確定的東西不是很看好,但考慮克格勃主席一般不會說謊,所以才又問了一句。

「如果考慮到中國的內蒙地區煤炭的儲量,還是很有把握的!」謝洛夫口中的煤礦是塔本陶勒蓋煤礦,世界上最大的未開采煤礦,位於蒙古國,礦區煤炭儲藏面積達四百平方公里,煤層厚度一百多米,共十六層,該煤礦屬優質煉焦用煤,原煤出焦率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世界上的緊缺煤種。

提一下中國,讓勃列日涅夫心中的重視陡然提升,談了幾句之後讓謝洛夫確認消息是否屬實,「如果開采難度不大,這將是一塊很好的能源來源地,我們的工作會更加順利!」

當然會順利,靠近中國邊界的地區,氣候肯定比西伯利亞要優越的多。在修建一條鐵路連接烏蘭巴托到伊爾庫茨克,就可以進入蘇聯的煤炭供應網絡。

晚上參加完司法會議的謝洛夫,回到盧比楊卡後給駐蒙古的克格勃機構發電,「立刻去蒙古南戈壁省進行合適煤礦的情況,地點一旦確定馬上提交報告。」

要不是蒙古後來用這座煤礦卡中國的脖子,謝洛夫肯定不會記得這塊地方。現在卡脖子的條件不存在,蒙古沒有和蘇聯叫板的條件?憑什么?就憑蒙古中央委員中三分之一的妻子都是俄羅斯人么?那些俄羅斯妻子中,里面也潛伏著克格勃的間諜,只要有異動,就會被蘇聯換掉。

「謝洛夫主席,我已經和我們社長溝通過了,對於汽車合作的意向,其實三菱一直都很有興趣,現在有了這個機會,我們願意和美國福特一樣提供技術和蘇聯汽車廠家進行合作,這是意向書!」中富道隆剛剛到盧比楊卡就拿出了意向書讓謝洛夫觀看。

「我們只解決我們的問題,汽車方面的事情有相關部門的同志處理。」謝洛夫沒有打開意向書而是說道,「剩下的事情你可以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地方黨委談了!我希望是長期合作供應!」(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