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總書記的想法(2 / 2)

大時代1958 青山鐵杉 1539 字 2023-05-03

只要廣場協議簽訂,這些事情就必然要發生,謝洛夫要提早幾年開始布局,總政委一直都十分貪婪,事到臨頭在開始布局根本賺不了多少,還容易被美國人發現。至於短時間內得不到收益那沒關系,可以先放著。

有人說日本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已經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哪個靠賣股票和房子的國家是世界第二?別的不說,日本能養得起五百萬軍隊,十萬輛坦克和三百搜核潛艇么?養不起,廣場協議之前的日本才是正常的國家,雖說這個正常的領域僅限於經濟。

廣場協議之前的日本日元兌美元是一比二百四,之後不到三年就變成了一比一百二,也就是按照美元算,三年內日本的經濟規模就翻倍了。實際上日本的經濟規模還是那些,結果卻在賬面上反超了蘇聯。如果勃列日涅夫把盧布定成換兩美元,蘇聯是不是現在就可以反超美國了?

對茨維貢講了幾點要求之後,謝洛夫打著哈欠繼續看情報。和他這種悠閑生活相比,安德羅波夫現在可忙多了,中央監察委員會正在全力工作,成立工作組前往全國tiáo查。

「都一個多月了,兩個國家南北夾擊,竟然還沒完事。」謝洛夫口中的鄙視對象是阿富汗和印度,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蘇聯攻占阿富汗的第一階段,是一個星期占領阿富汗全國,阿富汗並不比巴基斯坦面積小。

這兩個國家不是蘇聯,按照蘇聯的標准有些qiáng人所難了,此時的絕大部分國家已經確定,巴基斯坦將在兩個星期之內崩潰,巴基斯坦國內已經有傳言稱,很多高級官員都在准備出國避難,毫無疑問,這場大火沒白放,死了五萬印度人,換來了巴基斯坦的覆滅。

如果把目光僅限於歐亞大陸的話,蘇聯和美國的勝算是九一開。整個歐亞大陸除了西歐外,剩下的親美國家全部集中在整塊大陸的邊邊角角,從地圖上看就仿佛要隨時被趕下海一樣苦苦支撐。幾乎已經遍布整個大陸的紅sè,看到就令人絕望。

「總書記真的准備去塔什干的時候對中國示好么?」謝洛夫支手托腮問道,勃列日涅夫已經決定年底對全國進行視察,安德羅波夫知道,勃列日涅夫准備在塔什干發表重要講話。

這個講話謝洛夫聽說過,在後世也算是比較有影響力。不過他認為不到時候,對此也不看好,勃列日涅夫的努力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中國完全以務實作為交往的基礎,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都應該是九十年代之後。直到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了,帝國主義這套理論才在新聞聯播中消失。

直到蘇聯解體之前,中國都屬於自我感覺比較良好的。因為至少還有不少可以稱之為朋友的國家,和蘇聯的關系不好,但和南斯拉夫、民主德國、羅馬尼亞這些國家的關系也都相當不錯,直到社會主義陣營一朝崩塌,半個世界變sè,加上海灣戰爭美帝秒天秒地秒空氣的一戰出現,中國才算是回過神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並不是騙人的。

「怎么?你覺得我們和中國的關系無法轉好么?」安德羅波夫搖搖頭,如果這個判斷證實的話,這可真不是一個好消息。對任何國家,都有正面和負面的看法,蘇聯看中國也是如此,俄羅斯詩人弗.費.奧多耶夫斯基公爵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創作了《彼得堡信札》的小說巨著,最後一部《4338年》描述未來世界管理地球的是兩個最發達的國家俄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結成了聯盟,他們齊心協力防止地球和另一個星球的沖突。

「總書記能讓步多少?難道真承認我們錯了?如果不能,估計沒什么效果。」謝洛夫搖搖頭道,「中國罵了我們二十年,就算我們不出聲,下面的干部都不出聲么?」

「可總書記已經決定了,他想要在努力一次,這件事真成功是好事。我也想要看看效果。」安德羅波夫還是想要試一試,安德羅波夫知道勃列日涅夫的心思,勃列日涅夫內心非常著急,他要使蘇聯和中國關系緩和、接近。因為勃列日涅夫的邏輯很簡單,既然當時起沖突的雙方領導人都已經去世了,就是說,中國整個國家在開始起變化了,當然不是朝最壞的方向變化,試探一下改善中蘇關系不會有壞處。

很實際、很簡單的邏輯,這種想法從里到外都充滿了實用。這倒是很像勃列日涅夫一貫的風格,不信共產主義、不信資本主義、什么主義都是狗pì,找到機會就要試探一下。

「提一提我們在中國重返聯合國時候的幫助,談談傳統友誼,我明白!」謝洛夫嘆了一口氣道,「我們和中國關系的冷淡,我覺得可以編寫進政治教材里面,如果不是真實發生的,簡直就是在開玩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