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疲憊的兩國(2 / 2)

大時代1958 青山鐵杉 1563 字 2023-05-03

以那個時代的傳播力度來說,現在身在莫斯科的謝洛夫設身處地的想一下,應該是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都存在,那源頭就很清楚了。不過這是小道,不會影響大局。

多想這些事情,還不如做一些具體工作。蘇聯也存在貧富差距,最富裕的地方和最貧窮的地方存在十倍之內的財富差距,這種財富差距並不是體現在工資上。

遠東地區就算是蘇聯比較貧窮的地方,居民生活水平非常糟糕。當地盛產木材,居民卻只能去遙遠的中亞買家具,居民吃不上蔬菜瓜果,孩子們夏天吃不上冰淇淋,沿海的漁民住房短缺。在遠東,蘇聯人口稀少,卻面向美國阿拉斯加、中國北方和日本,國防工業運行成本高昂,軍費開支逐年上漲,經濟負擔十分沉重。

「這里的人太少,在追求大而全的部門和企業就沒什么意義了。」准備去瑞士的謝洛夫在臨行前,開始對遠東地區進行考察。至少在八十年代,很多工作確實需要人來解決,而不是什么都能用機器來代替,蘇聯本身就缺人,遠東尤其缺人。

一江之隔就是中國,按照時間來說謝洛夫的本體應該沒出生,也不一定會出生了。不過林區的生活應該是不會變的,他腦海里還存留者一些印象。

別的總書記都能理解,唯一理解不能的事情就是,林區竟然無法把家具自己解決,木材加工業竟然距離這么遠。仔細回憶了一下,似乎上輩子的林業局生活,比蘇聯這邊的布局要合理一點,至少雪糕廠、火柴廠、家具廠、吉他廠、地板廠全都有,不過後來都倒閉了……

這些工廠是在謝洛夫長大的過程中漸漸消失的,到了後來整個林業局都是閑人,已經沒有工作讓這些人去做了,一般人的出路就是離開東北去南方,人口一直流失的地方就要談發展,蘇聯的遠東也是這樣。

東北至少比蘇聯遠東人多的多不是么?關於一個林業局如何布局,這件事算是總書記為數不多比較了解的東西,缺人就以集體農庄和林業企業的名義,和中國相關的企業進行合作,既然開放了,能中日合資,沒理由不能中蘇合資。

回到莫斯科之後,謝洛夫開始著手研究林區的生活改善計劃,然後准備去瑞士。在今年年,美國的外交環境比較孤立。美國軍隊以反恐為名,對利比亞發起多次攻擊,成功摧毀利比亞諸多軍事設施,予卡扎菲政權以沉重打擊。

近兩年發生的事情比較多,美國駐貝魯特大使館發生汽車爆炸事件,去年,美國環球航空公司817次航班客機發生劫機事件;去年年底,羅馬和維也納機場遭到武裝分子襲擊,多人死亡,一百多人受傷。

雖然謝洛夫一時疏忽,導致本來沒有原型的校車爆炸案出現在了蘇聯。可和平教咬人是不分國家的,盡管美國以幾乎零傷亡的代價摧毀了利比亞大量軍用目標,但是,除英國的撒切爾夫人外,美國的軍事行動沒有得到北約盟國的支持,其舉動引起國際社會的恐慌。

全世界的人好不容易剛剛習慣了蘇聯戰略進攻之後的環境,一時之間還無法習慣美國也這么來,再者謝洛夫不是里根命中注定那個他,對美國的反擊一直都在激烈抵抗。

兩人對抗的後果就是,目前蘇聯和美國的國際威望都在受損,只是表面上蘇聯陣營的小國沒有出聲,而以法國為首的老牌帝國主義敢指責。

馬上准備和里根進行第二次會談的謝洛夫仍然在補課,美國的國際威望受損只是一個方面,還有今年美國經濟數據分析,眾多宏觀和企業層面的經濟數據表現黯淡,引發投資者恐慌,美國經濟發出與目前類似的衰退信號,但最終美國經濟在剔除通脹後增長多少,因為今年還過完,大特務還不知道。

而記憶中的美國股災則是明年年底,里根剪羊毛加上砍福利的jī血,應該效果不會再持續兩年以上,實際上蘇聯的情況也不好,只是因為蘇聯的新盟國因為太差,而且往往人口都很多,才讓蘇聯經濟看起來無懈可擊。謝洛夫要是頂不住里根的進攻,丟掉幾個人口大國,表面上毫無問題的蘇聯,也會讓里根看到虛弱的一面。

這幾年的纏斗,結果就是美國和蘇聯都進入了一個疲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