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重視(2 / 2)

大魏芳華 西風緊 1589 字 2023-05-03

人數一多,縱深也會增加,進攻時沖擊的距離會大幅加大;雙方還有大量預備隊可以tiáo用。所以秦亮沿著戰陣看了許久,也沒發現有決定性的突破點。

隨著大戰時間的延續,各處也會不斷出現戰斗間隔。尤其是在發生了近戰沖殺之後,進攻乏力、防御有余,武將們便會考慮重新組織兵馬、積蓄力量。

如果qiáng行進攻,力竭之後的兵馬、遭受對方以逸待勞的整肅方陣反擊,多半可能反被擊潰。攻守又重新轉變了。

但是秦亮留意觀察了好一會,便察覺到了己方優勢不小。

他的判斷依據,便是那些潰散的大小方陣的情況。

尤其是經過了近戰沖殺之後,無論勝敗、參戰的人馬都會撤下來修整;只是被擊潰的人馬更難重新組織。

即便是同樣潰散修整的人馬,勤王軍這邊也組織得更快。而對面的遠處,敵軍後面有大量亂兵,許久也聚集不起來,全靠人多在硬抗。

估計還是因為洛陽新五營的將領人事、以及士氣有問題。即便是軍中有軍法,但實際臨陣時,武將若不熟悉手下的將領和士卒,便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

事物越復雜,出的問題就會越奇怪。這樣的道理,不僅適用於軍隊,幾乎是一種普遍規律。

秦亮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司馬懿掌權的時間太短,根本沒准備好!

大戰一直持續到夕陽西垂的時辰。

勤王軍在北面的諸部、開始試探性地遠離,眼看要天黑了,疲憊不堪的洛陽逆軍也沒有糾纏。於是雙方都開始脫離戰場。

無數的雜兵仍在趕著車,把傷兵往後方營寨運送。戰場上的塵土未散,風一吹過,煙霧便在地面上移動,夾帶著血腥、臭味等復雜的氣息。

隨著太陽下山,西邊的雲層依然沒有散去,橙黑相間的天邊、霞光一片。

伊闕山西麓的各個軍營里,漸漸亮起了火光。秦亮站在山坡上看去,聽著隱約傳來的傷痛砷吟,便覺大山仿佛化為了一頭受傷的巨獸、正在恬祗著傷口。但司馬懿那邊只會更慘。

夜幕還未降臨時,幾個大將見了一面。

果然令狐愚見面便道:「司馬懿麾下能戰之兵越來越少,賊軍輸定了!」

秦亮卻不動聲sè道:「只要敵軍還未被徹底趕出戰場,我們便不可掉以輕心,晚上仍要安排兵馬在各處戒備。山上也得點上火堆、安排哨所。」

諸將陸續應道:「遵令!」

秦亮又提醒道:「大將軍曹昭伯,起初也是優勢很大,只是沒有徹底解除司馬懿的威脅、太早松懈了戒備,結果諸位知道了。」

令狐愚、王飛梟等人都覺得有道理,紛紛點頭稱是。

不過司馬懿軍的組織本來就有問題,若是晚上襲營,估計自己人就跑散了。敵軍發動襲營的可能性不大,只是有備無患而已。

秦亮暫時也沒打算用奇招夜襲。白天交戰後、將士已經十分疲憊,沒有必要再去節外生枝。勤王軍只要正面硬干,保持優勢,司馬懿軍總有扛不住的時候!

這次秦亮主兵,在戰略上看起來非常激進,但在具體戰術上,他其實十分保守。譬如伊水上的鐵鏈和鐵錐,東岸布置的兵屯,都是一種增加容錯率的保守部署。

他早就思考過了,此役的核心想法,仍然是趁司馬懿沒准備好的時機、進行實力硬拼,而非與司馬懿比計謀高低。

目的簡單明確,便是弄屍司馬懿!而不是征服他。從某種角度看,秦亮這樣做、反而是對司馬懿的尊重,至少足夠重視。

幾個人談論了一陣,連營寨也沒進,便告辭返回各自的大營坐鎮。

秦亮站在山坡上的營寨門口,目送他們的馬隊離開。

周圍的光線越來越暗了,尋常此時正是放松休息的時候,秦亮在原地呼出了一口氣,卻仍舊感覺不到輕松。

此役無險可守,戰斗烈度極大,人類的忍耐力和體力注定了、勝負就在這一兩天之內!即便勝利似乎唾手可得,但越是這種時候、越是叫人心里懸著,秦亮生怕最後幾步在yīn溝里翻船。

在這一點上,曹爽確實更看得開,本來就要贏的局面、他還有心情出去狩獵。可能還是性格的原因,以秦亮的人生經歷、真切地面對過無數無奈與困頓,確實更容易去想事情的最壞結果,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

……

(感謝書友「不辨泉聲抑雨聲」的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