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與城共存亡(2 / 2)

大魏芳華 西風緊 1521 字 2023-05-03

王沈道:「陸抗把韓使君的營壘占據了,在東北邊襲擾道路。應先tiáo兵前去,把陸抗趕走,以免運送傷卒的車馬被劫掠。」

王凌點頭以為然。

韓觀被襲營大敗之後,陸抗那點人並不能完全切斷魏軍的糧道,只是伺機襲擾、讓魏軍的運輸損耗更大。

因為吳軍缺騎兵,並不能做到來去如風。按照王凌等人的估計,吳軍極其缺乏戰馬,大多軍隊的騎兵比例只有二十分之一左右;陸抗的數千人馬,騎兵能有兩三百就不錯了。所以陸抗一直很小心、生怕中計被伏擊。

不過把陸抗留在那里不管,始終是個威脅,路上的輜重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被搶。

王沈的聲音道:「孫將軍阻擊步闡,打得不錯。」

裴秀卻道:「孫將軍在西邊防備,頗有心得,若是換個人守西面,只怕又出紕漏。讓孫將軍繼續在水口駐軍,是最穩妥的辦法。」

王沈沉吟道:「陸遜是吳國名將,如今看來,陸抗也得了其父真傳,善於兵法。」

王凌聽到這里,開口道:「得叫文舒(王昶)親自帶兵去攻下夏水上的營壘,提早驅逐陸抗軍,謹防夏口方向有更多的敵兵來援。」

眾人聽罷紛紛附和。

陸抗在東邊,步闡在西邊。隨著戰事的拖延,西邊的枝江城方向、東邊的夏水方向,敵兵正逐漸從兩翼增兵;魏軍便也得分兵,戰線會越拉越長。魏軍縱有近十萬大軍,也是不太夠用的,畢竟圍困江陵這種大城就需要大量兵力。

王凌壓抑著憂心,沒表現得太明顯。此役的情狀,比事先想像得要困難。

魏國不是第一次攻打江陵城,以前曹真就來過,巧合的是那次也是朱然守城。而這次魏軍攻城的戰力很qiáng,包括兵力、投石機等方面,卻仍叫朱然給死守下來了……想來上次曹真敗得不冤,那次曹真只能靠蟻附攻城、傷亡更大,更別想攻下江陵城。

朱然確實是個老烏龜,太會守城了!

王凌剛回到中軍營壘,便見到了一個親信,勞鯤。

勞鯤是王家的門客出身,也是祁縣人士,跟著王家許多年了,此時勞鯤已是廬江郡守。王凌見到此人,還沒說話,立刻就知道、勞鯤必是受王飛梟之令前來。

幾個人遂入中軍帳。勞鯤果然呈上了王飛梟的書信。

王凌觀閱簡牘之後,馬上問道:「公翼想攻打諸葛恪?」

勞鯤道:「諸葛恪派人每日挑釁辱罵,軍中諸將皆很生氣。兩軍對峙良久,我軍已探明水賊的情況,諸葛恪手里的兵馬最多三四萬人,且大半都是山越蠻兵。那些蠻兵沒有鎧甲、只有盾牌,十分簡陋。除了王都督(王飛梟),胡將軍、魯將軍也贊成攻打諸葛恪。」

一旁的裴秀道:「東關地形復雜,事先我們的方略是在東線佯攻,臨時改變方略,定要慎重。」

勞鯤道:「濡須水西側是濡須山,諸葛恪構築的兩座土城都在濡須山上。我軍並不打算攻城,而以圍城誘敵,待諸葛恪率兵增援時,再以陣戰破敵。」

王凌皺眉尋思,沒有急著吭聲。他是大將軍,一表態就是決策。

不過王凌確實有些心動。荊州這邊,朱然龜縮不出、死守城池;看這形勢,要在春cháo之前攻下江陵城很難,王凌已經有點喪失信心了。

按理只要打下去、遲早能攻下一座城,但這江陵偏偏在大江邊上,時間限制了魏軍,沒有辦法。

如果此時王飛梟能在東線有所斬獲,那今年聲勢浩大的用兵、結果也不會太難看!畢竟裴秀提出的「聲東擊西」之計並未公開,朝廷內外大多人看到的,只是魏軍三線出擊而已。

另外王凌覺得,次子王飛梟還是有戰陣經驗的,且長期在淮南帶兵,並非韓觀那種人。

如果因為王飛梟是王凌的兒子,王凌的看法會有所偏愛;那胡質卻不是王凌的親戚。青徐都督胡質也是個有才能的人,他為人持重,這些年做官無論軍政,都干得不錯,且也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將。

所以王凌還是相信胡質、王飛梟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