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漢國之秋(2 / 2)

大魏芳華 西風緊 1510 字 2023-05-03

送走了司馬師等客人,姜維便吩咐屬官:「把西平人郭循帶上,一起進宮面見陛下。」

屬官拜道:「喏。」

郭循是西平郡的名士,他雖然沒有出仕,但在西洲名氣不小,其功績德行廣受當地人的稱頌。所以姜維俘虜了這個人之後,對他以禮相待,好不容易才勸降之。

俘獲郭循也是個意外收獲。因為起初費禕與姜維都沒打算去西平郡。

年初費禕和姜維兩路北上,漢軍首先攻掠的地方是洮水流域的隴西郡,正值羌族胡族叛亂,漢軍十分容易就得手了。當時若照費禕的意思,獲勝之後便要迅速退兵,也就根本不會去西平郡。

姜維自然不同意,他覺得這次的戰機非常好,想繼續東進,去打安南郡、天水郡!這兩個地方才是涼州最重要的要地,且靠近關中。

但費禕認為天水是重鎮,貿然攻打危險很大,遂不贊成。費禕是大將軍,他還不給姜維足夠的兵馬,姜維實在沒辦法,才退而求其次、率偏師去了西平郡。

西平郡位於洮水的西北邊,也是涼州人口較多、比較富庶的地方,乃最重要的郡之一。不過西平郡因為離關中遠,很難得到及時支援,故相比之下比較容易攻打一些。

果然姜維一擊得手,又在西平郡搶到了不少人口,其中就包括名士郭循。

拉攏涼州人士幾乎是漢國的國策,不管是羌族胡族、還是漢人。像是馬超那樣害死自己全家的人,到了漢國之後,也得到了高位。

早在諸葛丞相在世時,這方面就做得很好了。當年丞相第一次北伐,率軍到了西洲,各地士人便是望風而降;可惜街亭失守、讓丞相沒有時間經營隴右,否則丞相全據涼州、俯視關中,亦不是不可能!

於是按照習慣,像郭循這種在西洲當地有名望的人,當然是要盡力拉攏的。

姜維回成都沒兩天,直接就帶著郭循去皇宮。兩人同車,姜維許諾道:「陛下一向善待西洲人士,待卿見了陛下,必有高位封賞。」

郭循並不是很高興的樣子,這也不怪他,因為他不是自願來到漢國、而是被姜維搶來的,起初還不太願意投降。

姜維見狀便道:「我也是涼州人士,天水的。你我都知道,曹魏對西洲人是打心底里不信任,無論是關中、還是關東的士族,都會排擠西洲人。孝先(郭循)即便在當地有名聲,想在曹魏有多少成就也是無望。」

他接著又說道:「曹魏是篡位的國賊,大漢才是天下正統。卿只要歸心大漢,即刻就能身居高位。名垂青史、光宗耀祖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有何不好?」

果然郭循被說動了,拱手道:「將軍以禮相待,仆甚感激。」

一行人還沒到皇宮,半路上馬車就停了下來。姜維在大街上遇到了老將廖化,遂停車揖拜,把郭循引薦給廖化。

姜維轉頭看了一下不遠處、武鄉侯諸葛瞻的府邸大門,問道:「廖老將軍去拜訪武鄉侯了?」

廖化是個樂觀的人,並不避諱,反而笑道:「思遠(諸葛瞻、諸葛亮的親兒子)確實頗具丞相的風儀。」

姜維笑了笑,說道:「我們還要去宮里,先不多說了。」

於是三人沒寒暄幾句,便各自上車分道揚鑣。

諸葛丞相是漢國荊州士人的領袖,丞相臨終之前、向皇帝推舉的人才,皇帝都照辦不誤,所以如今朝中擔當重要職位的大臣、也多是荊州人。廖化主動與丞相之子結交,確實沒什么問題。

還是因為諸葛誕才弱冠年紀,確實太年輕了,有人看見廖化這么個老頭、對諸葛瞻前倨後恭,所以才偶爾笑他。

有人曾當面與廖化開玩笑:卿都這么大年紀了、還有多少年奔頭,何必再去討好年輕後輩?

好在廖化這個人開得起玩笑,倒沒有生氣。

剛才與廖化見面之前,姜維正巧在勸說郭循,這時他不禁又道:「廖老將軍以前曾在吳國做官,因心懷大漢,用計詐死,攜母千里投奔先主。大漢才是大義所在、人心所向阿。」

郭循聽得頻頻點頭。

當然,其實姜維心里覺得,廖化從東吳跑回漢國,主要是還是因為廖化是荊州人、在漢國有很多老鄉做官,而在東吳卻不受信任重用。

但那些小節都不用太在意,反正廖化不惜冒險、歷經艱難主動來投是確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