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旗開得勝(2 / 2)

大魏芳華 西風緊 1531 字 2023-05-03

鄧艾道:「我聽說、說驍騎將軍……在路上了,便先趕到、到長安。今日果然得見,幸會。」

王金虎拱手道:「幸會鄧使君。」

大伙寒暄了一陣。秦亮伸手在麥穗上捏下兩粒麥子,放在手里觀摩了一番,回頭道:「這塊地的麥子可以割了。」

楊威附和道:「收割之後,若是天氣還像今日這么好,麥子幾天便可裝倉。」

秦亮忽然想起了曹爽伐蜀時、山谷里坐地大哭的民夫,他立刻把麥粒用力握在了手心里,目光從陳泰和鄧艾臉上掃過,說道:「傳令各地官員,民壯運糧時損失了騾馬,一匹牲口只賠一石麥或粟。除非有確鑿證據,有人故意害死了騾馬,那便全賠。」

陳泰立刻道:「將軍仁義。」

鍾會笑道:「這個法子好,不是自己的東西、便不願好生照料。但是一石麥,那也是自己的麥阿。」

鍾會確實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秦亮還是不太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秦亮接著說道:「只要我軍能拿下漢中,所有參與伐蜀的人,包括民壯、兵屯、中外軍,田稅全部減半,連續三年。有功將士,則論功行賞。」

諸將紛紛揖拜道:「得令!」

秦亮又道:「諸將可以在各營宣講,我們攻打蜀國,是為一統天下、早日結束戰亂,等戰爭結束了,大家的日子才能好起來。」

幾個人陸續附和了幾句。

當然秦亮也知道、這些東西大概沒什么用。

此時的兵卒、民壯打仗大多都是被迫的,按照律法、抗命逃亡叛亂都要拿家眷問罪;人們只在乎吃不吃得飽飯,戰爭的意志主要來源於統桎階層。

不過宣揚一下戰爭的正義性,總不會有什么壞處,聊勝於無。畢竟應該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原來是站在邪惡的一方。

大伙頂著大太陽、在麥田里轉悠了一圈,周圍沒有yīn涼的地方,實在是很熱。於是一行人很快就離開了此地,一起騎馬回去了。秦亮也不想再親自去收割麥子,他現在已經沒有了那種心境。

鄧艾、陳泰到來之後,秦亮身邊參與決策的人也差不多齊了。

回到邸閣,秦亮剛翻開自己畫的地圖來看,陳泰便問道:「將軍過興勢山之後,先取何處?」

同是士族出身,相比興趣廣泛的鍾會,既懂歌舞音律、又擅長書法、還會談笑;陳泰的性情便不太一樣,他應該是個雷厲風行干實事的人。

秦亮指著地圖,也很簡潔地說道:「南鄉。」

旁邊杜預的聲音道:「漢中的關鍵在陽安城(陽平關),但我軍的戰術不同,需要先運大型投石機去戰場。攻下南安,投石機梢桿便可以走沔水、船運至漢中。」

秦亮點頭道:「元凱所言極是。」

鄧艾道:「司馬、馬師在蜀國,他知道……我軍攻城靠、靠投石機。」

秦亮轉頭看了一眼鄧艾,說道:「士載說得有道理,姜維應該會注意到此事。不過還有一條路,能運投石機過去,便是沿褒水水路、走故道(褒斜道)。」

從關中到漢中,道路一共就四條,自西向東,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都不太好走,相比之下,陸路走陳倉道最寬敞平坦;但中間那條褒斜道,過斜谷段之後可以沿著褒水走,有水路。最難走的就是儻駱道和子午道。

秦亮接著說道:「在姜維看來,只要我們拿下褒斜道的出口箕谷,大型器械照樣可以船運至漢中。而且褒中城、漢中治所南鄭都在褒水一線上,有好幾處重要目標,姜維不一定敢把主力全部押在南鄉(西鄉縣)。」

鄧艾看著地圖,也點頭道:「有、有道理……」

杜預估計覺得鄧艾說話費勁,便幫他說道:「南鄉離最近的樂城(城固)也有一百多里遠,離赤坂(洋縣)百里;到西邊的南鄭、陽安(陽平關)更遠。如果蜀軍主力部署在南鄉,那其它重要地方便會兵力空虛,且南鄉蜀軍難以臨時前往馳援。姜維那么做的話,與豪賭無疑,應該不敢。」

鄧艾點頭道:「正是元凱、凱所言。」

陳泰道:「如此一想,姜維大抵能猜到、我們可能攻打南鄉,並有所防備,但不會把主力全部放在那里。」

秦亮沉吟道:「正常部署應該是這樣。姜維第一階段的部署,除了防備東路沔水(漢江),主要的防線應該是褒水到沔水一線,箕谷、褒中、南鄭。他要等魏軍兵馬疲憊、糧草不濟,想要退兵時,才會防守反擊。」

王金虎道:「先奇襲南鄉,打通沔水水路,我們便用投石機砸過去!」

王沈也拱手道:「衛將軍定可旗開得勝,一舉攻下漢中!」

眾人遂紛紛拜道:「願將軍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