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穿堂風(2 / 2)

大魏芳華 西風緊 1517 字 2023-05-03

漢中督張嶷竟與司馬師看法相同,神sè凝重道:「昔日先帝與曹cào在漢中大戰,曹cào糧草不濟而退。但那時關中十分凋敝,曹軍糧草要從河東運來,糧道一千五百里!如今曹軍從關中tiáo糧,如果讓其控制了褒水,數百里水路順流而下,局面將如何收場?」

姜維聽到這里,不禁側目看向張嶷,接著目光又從司馬師臉上掃過。

司馬師這個曹魏降將、內戰中的失敗者,好像也沒多少帶兵經驗;但姜維與之相處下來,倒覺得司馬師對兵事頗有見地,大概得到了其父司馬懿一些真傳。

姜維依舊沒有吭聲,他抬頭看了一眼,目光越過沔水河面,向東北眺望、觀望褒水方向。但肉眼看不到太遠的地方,接著他便展開了手里的圖卷,目光立刻找到了圖上的褒中位置,心里還不禁默念了兩遍:褒中!

大將張翼,以及司馬師、張嶷等人的看法,確實都沒有錯,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雙方一二十萬之眾、在漢中這么小的地方周旋了兩個月,仗打到現在,雙方的部署已是難以隱藏。很多時候,主將根本沒有對和錯的選擇,只有輕重取舍。

如果姜維去救褒中,多半會發展成雙方主力的大戰。漢軍在南鄉山區與曹軍對決、都沒有占到便宜,要是在平原上野戰,姜維實在難有信心!

但若不救,褒中究竟能不能守住?

姜維實施斂兵聚谷的方略之前,對褒中等城經過了大量加固修繕。不過曹軍現在有投石機,褒中仍有被攻陷的危險!

而且褒中與江陵城不一樣。吳將朱然可以聚集幾乎所有荊州兵馬於一座城、死守江陵城。姜維卻不能如此,否則主力被困在一座城內,以漢國的國力沒法救援;況若西面缺少援兵,曹軍可能先取武都郡等隴右地區,那漢中的處境便更糟糕了。

先前不少漢軍將領都認為,曹軍的長蛇陣很危險。若非大伙知道曹軍主將是秦亮,恐怕還會有不少人認為、遇到的是一個不知兵的蠢材!

但秦亮就是這樣,用兵角度刁鑽,總能找到一個突破點,讓人沒法安心地按兵不動。姜維先前鐵了心要龜縮固守,此時也有點坐不住了。

姜維在營寨外面緩緩走動,來回踱起了步子。

這時漢中督張嶷建議道:「褒中不能不救!將軍可先派人大張旗鼓去南鄭,引褒中的敵軍南下增援;然後我軍主力從北山出發,忽然渡過沔水,與褒中守軍里應外合,攻破褒中敵寨、燒其軍器!」

姜維皺眉不語。他心知,不管用怎么計策、終究要在平原上擊敗敵軍,方能解褒中之圍;不可能把曹軍轉暈了,就能不經歷拼殺而不戰取勝。

偏偏姜維沒法與張嶷說理,除非當眾承認、漢軍野戰打不過曹軍!

雖是顯而易見的事,但此時沒有人會承認,不然太影響士氣了。

姜維不能正面回應張嶷,只能岔開話題說出自己的見解:「曹軍在沔水北岸布兵成長蛇,從赤阪到褒中有百余里;其中赤阪到樂城這一段地方,最是狹窄,且曹軍在東邊兵力較少。我軍可在沔水南岸設一座營壘,伺機渡河、襲擊此段糧道。」

張嶷想了想道:「除非把北山主力全部東tiáo,不然只能襲擾,仍無法解褒中之圍阿。」

姜維故作鎮定道:「褒中城十分堅固,我們不要急著改變方略,以免陷入被動。目前仍應以固守待變為上。」

司馬師立刻附和道:「衛將軍運籌帷幄,穩如泰山也。」

張嶷聽到這里,不禁轉頭看向司馬師、隱約有譏諷之意。司馬師的判斷、明明與張嶷相似,但姜維一發話,他就立刻改變了語氣;此子與其說是投降了漢國,倒像是投奔了姜維。

不過tiáo動主力大戰,確實不能輕率,諸將也不好著急。而且大伙也必定知道,現在的兵力對比、對漢軍很不利。

果然司馬師與張嶷對視了一眼,又道:「當此之時,若無極大的變故,漢軍並無辦法扭轉局面。輕舉妄動,倒不如先沉住氣,再等等時機。」

話說到這個份上,張嶷便不再極力勸說,而大將張翼的看法也很保守,並不贊成急於與曹軍決戰。於是大伙又恢復了嘈雜、各自議論。

姜維面對著沔水,長身而立,久久觀望著北面。戰火並未蔓延到北山這邊,河岸的水浪一次次地撲打著灘地,如同姜維的起伏不定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