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止於陰平(2 / 2)

大魏芳華 西風緊 1572 字 2023-05-03

不過胡家的站位問題不大,否則胡遵也不會被王家重新啟用為徐州刺史。

當初胡家確實投靠了司馬家,胡奮甚至以平民身份侍奉在司馬懿身邊。但是司馬家倒了之後,胡家顯然自己主動劃清了界限。在狄道揪出司馬師jiān細的人,正是胡奮!

何況胡奮對於秦亮是馬首是瞻,之前在武功縣種地,胡奮便經常陪著秦亮下地干活。

這樣的人,當秦亮有權勢的時候完全不用擔心。但如果落難,也不能太指望他們跟著同甘共苦。看看胡奮對司馬家的態度就知道了。

反而是王經那種人,雖然不太好用、做事有點頭鐵,甚至很多事根本不願意干,但他很執拗,有自己的原則。即使秦亮倒霉了,王經的作為應該也不會過分,多少會念及舊恩。這一點與羊祜是一樣的性子,羊祜就沒有避諱夏侯霸家。

此時讓王經分一些西線的兵權,秦亮其實更放心。

王經打仗不太行,別的見識好像還行,涼州現在不是前線了,他只要能大概處理好羌胡事務,便不會出多大的亂子。待到以後,秦亮自然要把王經tiáo離帶兵的位置。

眾人回到大帳,秦亮遂將人事安排當眾說了出來,並先授幾個人「行事」的權力。正式任命,仍要等洛陽的詔令和文書。

……姜維軍陸續撤到了關城。他早知漢中之戰大勢已去,但促使他下定決心、快速撤出漢中的緣由,還是數日前從成都送達的詔令!

當時漢軍被擠壓到了南鄭漢城兩座城內、以及走馬谷的山谷中,武都已然失守。成都的朝臣都認為漢中之戰打不下去了。

平常皇帝不會太過干涉前線軍事,但這一次的詔令很明確。從成都主動發來詔令,先派尚書仆射董厥帶兵增援劍閣、葭萌關,又命姜維將漢軍撤到劍閣。

朝廷多半是擔心,姜維會把漢軍主力全賠在漢中地區,那大漢朝廷直接就完了!無論多么險要的山川、關隘,沒有人守都是枉然。

姜維權衡之後,終於決定放棄漢中之戰。他掌握著前線兵權,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軍中還有張翼、廖化等大將,若是姜維不奉詔,仍然可能出問題。

不過姜維撤到關城之後,便沒再繼續退兵。

這時又有信使來見。姜維聽說是陳祗派的人,立刻召入關城駐地見面。

信使呈上陳祗的親筆信????????????????,並道:「陳公帶了話,若衛將軍奉詔撤軍到劍閣、與尚書仆射董龔襲會合,待將軍返回成都,陳公等人便可設法保住將軍,否則誰也不敢再為將軍說話。請君三思!」

姜維道:「我並不在乎自己的下場如何。不過棄守關城、直接回到劍閣,yīn平也必定會丟失。」

來使想了想道:「沒有人懷疑將軍的忠心,陳公更無此念。但賊軍尚可從隴右進攻yīn平,若要在yīn平繼續與賊軍作戰,將軍如何交出兵權?」

姜維不置可否。

來使又道:「關城囤糧一旦耗盡,用什么地方來供養關城、yīn平將士?以後還得從涪縣等地tiáo運糧草。為了守yīn平耗費靡大,還不如退守劍閣、葭萌關。」

這些考慮,姜維哪能想不到?他終於極不甘心地、把話明說了出來:「若有yīn平,還能有機會北上隴右。不然賊軍只需在yīn平橋頭、白水關、關城三處設防,漢軍便被困於益州,不得進取也!」

來使沉聲說道:「將軍再想想,經此一役,君還能領兵北伐嗎?」

姜維沉默了一會,不禁仰頭長嘆。

來使抱拳道:「陳公不會害將軍。」說罷他便執禮告辭。

姜維送到門口止步。沒一會,司馬師也來了,姜維立刻將司馬師請到房內,然後把陳祗的信拿了出來,兩人交談良久。

司馬師幾乎沒有什么猶豫,明確表明了主張:「陳奉宗一向與將軍交好,又得陛下信任,將軍切不可辜負陳公好意阿。」

姜維知道司馬師善謀,但有時候沒用!因為不知道他在為誰思慮。在這種危難時刻,司馬師這個降將不願離棄姜維,乃因忠誠?

不過此刻司馬師應該是想保住姜維的,否則他在漢國也難以立足,終究還是為了自己。

姜維許久沒有說話,默默地在屋子里走來走去。他忽然罵了一聲:「沒遇到過如此招恨之人,他嬢的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