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悠悠我心(2 / 2)

大魏芳華 西風緊 1559 字 2023-05-03

堤壩北邊還有一個位置叫濡須口,正是在濡須山、七寶山兩山夾峙之間的險要位置。但是濡須口不在濡須水上,而是在曹工渠(導水渠)那里;位於濡須水主道的西側。

所以在枯水季節、比如冬季,濡須水就會被東興堤截斷,至少無法行船!

魏軍南下的季節,通常都在冬季,於是根本無法突然發動、沿濡須水長驅南下;船只只能走導水渠,繞過東興堤,但那時導水渠的水也淺窄,十分難行。

況且在導水渠上,又被諸葛恪修了兩座城在山上,夾水防守在濡須口!魏軍在拿下濡須口、東興堤之前,基本無法依賴水路運輸進攻。

但是,一到了水漲的季節,魏軍就頭疼了!東興堤堵了水流,濡須水倒guàn入彭蠡澤(巢湖)、會淹沒周圍的土地,連魏軍的防御工事也要被淹沒。

這時候反過來,又到了利於吳軍出動的季節。東興堤中間的航道、以及導水渠上都能行船;吳軍水師會輕而易舉地沿著河道,長驅直入巢湖!

諸葛恪修繕了堤壩、修築城寨,並在那里駐軍,形成的結果就是:只能吳軍出動毆打魏國,魏軍沒法直接南下進攻劫掠。

魏軍在淮南,成了單方面挨揍的局面!

吳軍不愧被稱為「水賊」,玩水確實很有一套。

楊威道:「此地若不攻下,我軍在淮南便處於劣勢,水賊可就近積蓄實力、等待時機,隨時對淮南發起攻擊。」

秦亮也開口道:「吾二叔王都督上書,諸葛恪已在徐塘附近屯田。這都把田屯到我們眼皮底下了,早該毀掉此地!」

他還沒好意思提皖城的事,當時諸葛恪隔著大別山屯田,很快便被司馬懿帶兵趕走了。這回諸葛恪在東關駐兵、屯田,確實就像是在眼皮底下。

令狐愚道:「東興著實不能不管。漢中之戰時,朝廷一出事,吳軍就從那里威脅淮南,輕易便能震動大魏朝堂。今年不是說吳軍又要入寇,離得那么近,淮南根本安生不了!」

就在這時,賈充卻勸道:「東興有山有水,正始七年冬,我軍貿然進攻東關,便不幸遭遇大敗,致使朝廷輔政威名受損,毌丘儉大膽在幽州起兵謀反!此乃不祥之地,大將軍定要慎重阿,不慎則影響朝軍穩定。」

秦亮聽到這里,不禁轉頭看了賈充兩眼。

賈充時常來大將軍府走動,還給秦亮出出謀劃策、如何幹掉皇帝親近的人。秦亮認為,賈充是有心主動向大將軍靠攏的人。

但是賈充顯然還不明白、秦亮的悠悠之心!

秦亮現在????????????????最需要的,是在大將軍的任上、再度證明自己的武力和功勞,行廢立之事才更加穩妥。

不拿東吳開刀,難道去直接滅掉蜀國嗎?當初秦亮打個漢中、出洛陽前後用了整整一年,繼續伐蜀仍是個大工程。相比之下,在江北地區對吳作戰,反而是比較「慎重」的選擇了。

或許賈充還是想依賴於權謀殺人手段,從這方面為秦亮謀劃。

但秦亮對此不敢苟同。因為這個方法一旦cào作不當,會把仇恨與恐懼源頭引到自己身上,秦亮在這方面的實cào、還真不一定比古人qiáng。況且要殺人、就不能不拉攏人,分化才能有效;那就要對另一批人讓利讓權,可如今還嫌士族實力不夠qiáng嗎?

反倒是打仗這種事,才應該作為權臣、乃至皇帝的核心業務!

只要證明軍事能力,別人就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別人很容易聯想到,一旦矛盾憿化、尚位者會通過軍事手段直接將其抹平,諸如司馬懿、毌丘儉的下場。

這時族兄阿蘇接過賈充的話題,正sè道:「正始七年冬那次,朝廷動用了全國大半兵馬。大軍在荊州猛攻江陵城數月,吸引了大批吳軍。饒是如此,東線吳軍仍然以寡敵眾,大獲全勝。由此可見,諸葛恪麾下是有些jīng兵的,亦有丁奉等能征善戰的大將。而且吳國人防守時尤為賣力,攻打東關、恐怕確實是惡戰阿。」

阿蘇復出後長期做宗正,但秦亮從他以前的戰績上看、一向覺得他是有軍事才能的人。真正知兵的人,對戰爭的態度、確實是比較謹慎的。秦亮對這樣理性的建議、並未駁斥,反而點頭給予鼓勵。

當然秦亮要干的事,光靠勸說很難阻止。只有像王凌在世時一樣,因為權力的關系、不准他去打東關,這樣才能讓秦亮妥協。

果不出所料、阿蘇又道:「仲明是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決策還是看大將軍的意思,仆等的見解、只做參詳。」

這時廳堂里有短暫的沉默,羊祜等人都沒說什么、並未再勸誡秦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