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心魔(2 / 2)

大魏芳華 西風緊 1609 字 2023-06-07

秦亮點了點頭,遂干脆地說道:「准備一下,出發!」

於是大伙先吃了一頓飯,便聚集人馬離開了中軍行轅。秦亮騎馬走出村子時,又回頭看了一眼、此處居住了十來天的地方。

駐地南側便有一條小河,從東邊過來、在興安亭(廣元)匯入西漢水,此時小河上已經搭建了浮橋。

眾軍先走浮橋、南渡支流,然後從一處山脈豁口進山。這條路,便是之前馬隆部開辟的山路。大伙從山區過去,可以繞過橫斷山脈,抵達金箭亭。

山路不太好走,但道路經過了前鋒將士修繕,午後秦亮等人便順利到了金箭亭。

金箭亭位於谷口,靠近西漢水的岸邊有一片比較平坦的地方。秦亮率部在此稍作休整,便走一道新建的小浮橋、渡過了山谷間的小溪,又沿著西漢水的東岸窄路走了不到一里地。

前方就是魏軍的碼頭據點了。那邊河面上、攔了幾道鐵索,作用是阻攔遲滯從上游飄下來的大木筏;然後用繩索將木筏拖到岸邊,以便將士們在此登船。

岸邊的臨時碼頭上,已經收集修繕好了幾十只巨大的木筏,眾軍立刻開始登船。前面的幾只木筏,先上去的人、乃護衛將士們。那大木筏長達數十步,雖然十分簡陋粗笨、但運載能力相當不錯。而且從葭萌關飄過來,最險的河段已經過去了,人們從這里乘筏,並無多大危險。

秦亮在岸邊等待時,觀望了面前的西漢水一會。他估計此時的西漢水、大概就是嘉陵江。或許河道稍有不同,但大致差不多。

只見周圍崇山峻嶺,遠處還能看到懸崖峭壁。魏蜀兩國都處於人口匱乏的時期,根本沒人跑到這山區來開發土地,四面除了魏軍將士,完全不見人煙。

當初秦亮制定進攻

計劃,把時間定在夏至之後,正因早有考慮!一來算好了西漢水的汛期,只有這段時間、才能把木筏從白水運下來。

二來益州這邊的冬麥收成,大致在芒種氣節附近。芒種之前,魏軍還沒有大規模tiáo兵的動靜,除非魏軍高層有jiān細、及時送出了情報,否則蜀國不可能在芒種之前、得知今年的大規模攻勢!

蜀漢國極其缺乏人力,收獲冬麥的季節,士卒不去忙活夏收,反而不正常!尤其是在沒察覺、魏軍有什么動靜的情況下。

加上去年秋收時節的襲擾;今年夏季攻勢開始後,秦亮tiáo兵從yīn平道、左儋道、劍閣關、米倉道,各路發起全線進攻……蜀國朝廷竟不分兵去增援?那只有一種可能,還是魏軍高層有能參與決策、得到了秦亮信任的jiān細,才能獲取確定的情報,並且須有途徑、及時送達蜀國!

當然此役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比如蜀軍在劍閣這邊有多少人、何時發覺魏軍走西漢水?魏軍前軍仍在tiáo運階段,一時間不能完全做????????????????好戰斗准備。不過此時再去想太多,已經沒有必要。

等了一會,護衛將士們的木筏先飄走了,秦亮與馬茂等人也登上了一只木筏。為了便於防護,屬官部將們沒有乘坐同一只木筏。

將士們大多沒有穿戴鎧甲,都拿著木盾木牌防護,在四面圍了一圈,將秦亮等護在中間。秦亮所在的大木筏附近、還有幾只比較靈活的油船,正在左右護衛。

木筏上有一些人拿著長竹竿,在漂流的時候控制木筏的方位。風帆船槳之類的動力設備、完全沒有,只靠順水的水流。

不過秦川、米倉山以南,應該屬於微風區,很少有像樣的大風。秦亮在河面感受了一下,河上有微風、東南風。

竹筏循著蜿蜒的西漢水,繼續漂流南下。秦亮站在筏上,回望河流兩岸,幾乎全是陡峭的高山!

大山靠近河面的一側,大多並非懸崖、但也區別不大,陡得難以攀援。或許在枯水季節,山腳下靠近河床的陸地、能夠勉qiáng通行;但在此汛期,河水淹沒了河岸,只剩下了陡坡。山坡上guàn木叢生,人跡罕至,看不到有任何道路的痕跡!

好在這一段河水並不湍急,除了大木筏時不時在水面上緩緩旋轉,總體勉qiáng還算平穩。

秦亮估摸著飄了近三十里,木筏便來到了一處弧度極大的河灣。河灣上有一處無山的半島,地勢看上去很平坦。不過半島上沒有人,魏軍的據點並不在此。

大伙從河灣間繼續往前飄,向西南方流向。又過了大約三五里地,遠處一陣人聲傳來,無數人影出現在了視線之內;魏軍的第一處據點終於到了!

據點在一處山谷里,位於西漢水的西岸。山谷的北面,那座大山、面向山溝的南麓,寬闊的坡度比較平緩;所以山坡上到處都是人。

隨著大木筏漸漸靠近山谷,撐長竹竿的士卒也在控制方向、漸漸向岸邊靠去。碼頭上旌旗飄盪,中軍武將已經等候在岸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