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歸途在即(2 / 2)

大魏芳華 西風緊 1513 字 11个月前

鄧艾似乎預料到了、他去都督雍涼比較合適,但剛才大概還不確定,聽到這里他也露出了喜sè,忙深揖道:「大、大將軍……重用,仆感懷……之至!」

秦亮扶了他一下,不過有些話不好說出來:朝廷執政者想提拔的人,即便沒有大功、也總會有理由。但若一個人只有功勞、定沒什么鳥用,搞不好還要被人挵死。

從鄧艾面前走過,秦亮又看向馬隆:「孝興此次是漂流西漢水的前鋒,累功可以去揚州做刺史了。」

馬隆瞪圓雙目,用力抱拳道:「仆謝大將軍恩賞!」

秦亮這才回顧左右道:「今日並非論功行賞,不過我軍新據有蜀地、須要立刻安排職責,免得誤了公事。封賞是朝廷的事,應有封爵食邑。」

諸將紛紛附和,「大將軍言之有理!」「大將軍為輔政大臣,自當為朝廷分憂。」

實際上秦亮也沒有說錯,官職本來就會時常tiáo整,包括品級高低的變化、也是正常情況,並非都是因功晉升或罪責貶斥。朝廷封的爵位或許更重要,食邑的收入往往能超過俸祿,關鍵是可以世襲!

以魏國的情況,今天是涼州刺史、明天就可能回去做尚書了。而爵位食邑卻不同,增邑削減都有功過理由,相比之下更加牢靠!

秦亮又道:「比如志為(潘忠)、仲若(文欽)在涪縣之役中功勞也很大,因要居守原職、等待朝廷安排,此時便無須多說。我回洛陽朝廷之後,再為大伙請功。」

潘忠側目看了文欽一眼,率先說道:「治軍、部署皆由大將軍,末將不過是奉命執行大將軍的軍令,實不敢居功。」

涪縣之役時,正是潘忠部最先突破蜀漢軍中路,他不過是說得謙虛罷了。文欽斜著眼睛回應潘忠的目光,現在果然不好再說什么。

只要沒有當場吵起來、秦亮便不用在意,他只說道:「上了奏表,太後與諸公自有論斷。伐蜀之戰既已結束,仲若便先回涼州管好兵馬,等著tiáo令。」

文欽拜道:「喏!」

這時秦亮看了一眼外面偏西的太陽,遂道:「稍後諸位去閣樓廳堂,一起吃晚飯罷。」

於是傍晚時秦亮又與諸將宴飲。不過食物比較簡單,有酒有肉,幾道菜便可以算宴席。

天黑之後、秦亮剛准備歇息,忽然又收到了胡奮從東邊送來的消息!成都城門已經關閉,信使是坐竹筐進的城,連夜將軍報送到了縣寺。

胡奮走米倉道出擊,本來是佯攻蜀軍,分散蜀國的注意力。等到劉禪投降、傳詔各地,胡奮因此順利進入了巴西郡宕渠,接著欲往巴東郡勸降羅憲。

當時東吳的西陵督步協,果然遣將,以援救蜀漢國的名義、向白帝城進發。羅憲拒絕吳軍通過白帝城附近的水道,吳軍卻繼續進軍,他遂率軍占據險要位置、以杛弩等兵器攻擊吳國戰船!吳軍遭受了一些傷亡,只得暫且退走。羅憲隨後送信給胡奮,表示願意接受成都的軍令、帶兵向魏將投降!

胡奮兵少,又擔心吳軍還會來攻打白帝城,故回信、叫羅憲暫且仍駐守巴東郡。胡奮則領兵先去江州受降、占據上游,同時派出信使,急報成都!

秦亮了解到情況,叫祁大送走了信使。他觀望了一眼夜空,外面的天sè早已黑盡,依稀的光線乃因有月亮。

沒一會祁大回來復命了,秦亮便點了點頭,隨口說了一句:「我們啟程回去的日子,也快到了。」

祁大揖道:「仆將提前准備路上的用度。」說罷掩上木門退走。

秦亮卻沒有立刻到塌上睡覺,又拿著書信湊到油燈下、看了一遍。

羅憲應該不是詐降,因為到了這種時候、投降魏國才是明智的選擇!反正都要屈膝做降臣,如果投降吳國、以後跪兩次,何苦來哉?

胡奮暫時只能做郡守,因為他父親胡遵是徐州刺史,魏國沒有父子各領一州的事。不過到時候論功行賞,應該給胡奮封侯食邑。秦亮與徐州刺史胡遵沒有多少來往,但胡家後代已經拉攏妥當。

先讓胡奮就地出任巴郡郡守,駐軍於江州,這樣可以控制支撐巴東前線的糧草輜重、甚至兵員。等到新任梁州刺史王濬前往,率魏兵抵達江州,蜀地東面防線自然就穩住了。

秦亮目前還不想對東吳用兵,正急著想趕回洛陽,他最關心與期待之事、仍是在魏國朝廷的名位!他自認並非因為有多大的野心,只是走到了這一步、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