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降表(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551 字 2023-05-04

臨安府衙就在吳山腳下、西湖湖畔。

夜深時,公房中還亮著燭火,那是新任的臨安知府聞雲孫正在燭火前觀看地圖。

有腳步聲在廊上響起,有人提著燈籠走到公房外,「篤篤篤」敲了三下門。

聞雲孫抬頭一看,訝道:「張少保?」

張世傑如今已被提升為保康軍節度使、兼檢校少保,這已經是宋廷武將能晉升到的極致了。

孟共當年以一己之力支撐大宋,去世之前也不過是這樣的官位。

張世傑臉上卻沒有初任高官的喜悅,反而顯得憔悴而沉重。

他將燈籠吹熄了,放在一邊,自己找了個位置坐下,開門見山便道:「皇長子已經到海上了。」

聞雲孫抬起頭,張了張嘴想說什么,又沒說。

一方面,他身為宋臣,要盡忠,必然是要為大宋社稷保全血脈與恢復的希望,該盼著皇長子能潛逃;但另一方面,明知朝代興替已不可避免,他有時也覺得早些一統、早些太平也好。

心情矛盾萬分,於是不知所言。

張世傑又道:「我們到溫州天心寺與他匯合。」

「我們?」

「皇子身邊的官員不多了,我希望你能過去。」

聞雲孫沉默了片刻,道:「我並未得到詔令。」

「太後與官家既打算投降了,豈還會下詔讓群臣南下?願保社稷血脈者,自願南下而已。」

聞雲孫看向了放在地上的那個燈籠,問道:「張少保不急著出發?」

張世傑用手搓了搓疲憊的臉,嘆息道:「我想聽聽你是怎么想的。」

「我不知道。」聞雲孫道:「我想做對的事,卻已分不清對與錯……如今我受任為臨安知府,便盡知府之職,報天子重恩,保一城百姓。」

「如今不願離開臨安的官員,絕大多數都已做好了投降的盤算,你也是?」

「張少保之意,只有棄官而逃才是忠臣?」

張世傑搖了搖頭,道:「我從鎮江敗退回來時,只有你還敢到平江府鎮守。你若說你沒有投降的打算,我信你。」

「多謝。」

「旁人都是打算投降才留下。你既不打算投降,留下只會成為囚徒,隨我走吧。」

聞雲孫搖了搖頭,道:「我是臨安知府。」

張世傑不再勸,起身拿起燈籠,重新點燃。

這個過程中他動作並不快,也許是希望聞雲孫改變主意、隨他南下。

也許,他希望聞雲孫能反過來勸他一句——

「別再南逃去扶持一個幼主了,你明知道救大宋社稷已然無望,何必教無數將士、百姓白白喪命?」

張世傑知道,在臨安城中只有聞雲孫能勸得了自己。

可當燈籠再次被點亮,身後還是沒有聲音。

「後會無期。」

張世傑遂與聞雲孫作了別,出了這間公房,離開臨安府,走進了依舊熱鬧的大街。

唐軍兵臨城下,而臨安百姓並不太慌亂。

小販們依舊沿街叫賣。

有年輕人高舉著報紙大嚷著,使得人群往那邊聚集過去。

「父老鄉親們,這是北面流傳過來的報紙。上面有新君宣告天下的旨意,告訴百姓不必驚慌,王師已嚴敕軍士,勿令剽劫,臨安城改朝換代,市不易肆……」

喊話的多是對北面有好感的書生,一開始還只是聚在一起議論些反詩,如今已經越來越明目張膽了。

這是投降前夕的臨安城。

人心擾動,無人能管。

張世傑沒有理會他們,而是趕向城南,登上了船只。

「啟程。」

「喏。」

船只連夜出了水門,進入錢塘江。

~~

臨安府衙,聞雲孫已有些無心公務,愣愣看著門外發呆。

他隱隱感受到張世傑來,是想聽自己勸幾句。但很多事他自己尚且沒有答桉,如何勸別人?

正想著,廊上又有火光亮起。

聞雲孫以為是張世傑又回來了,開口道:「張少保是想明白了?」

一個燈籠先進入了視線,上書「大內」二字,其後是幾名宦官進了公房。

「聞相公這么晚了竟還在府衙里呢,累得咱家好找。」

「幾位大官有何事?」

「喜事,喜事。」

燭光映著那笑臉,再聽得這「喜事」二字,聞雲孫有些恍忽。

恍忽社稷不是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而是太平盛世。

「知臨安府事聞雲孫,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豈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寵命乎,今擢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錫之敕命於戲……」

聞雲孫又愣住了。

直到那封明晃晃的聖旨被遞到他手里,耳畔還響起了一聲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