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社會我春來哥,人狠話也多(2 / 2)

「青年突擊隊保證,路不通,不回家……」

「黨員起帶頭作用……」

劉春來無語,路不通,都不回家,晚上住哪里?

這些狗曰的,怕是為了三頓飯都讓大隊管,才說這話的。

他這想法也不敢說出來,要不然,怕是會被一群人打死,然後這路也不用修了,喜事也就變成了喪事。

「開工!」

劉春來大手一揮,下了命令。

再廢話下去,浪費時間太多了。

推土機閑置,就是浪費。

「咚咚咚……」

嚴勁松手中的鼓槌,迅猛地落到了鼓面上。

急促而有節奏的鼓聲,讓人熱血沸騰。

估摸著,以前古代打仗,沒有沖鋒號,兩軍交戰,後方戰鼓擂著助威,就是這么回事兒了。

兩台推土機的司機,上了駕駛室,啟動了這鋼鐵怪獸,沿著人群讓出來的路,緩慢地向著不遠處開去,嚴勁松的汗水,伴隨著手中鼓槌不斷敲擊鼓面,不斷地灑落。

伴隨的,還有他那也有些渾濁的老淚。

四大隊的公路一旦修通,起到了帶頭作用,整個幸福公社,其他幾個大隊的路,也就容易了。

這條路一旦修通,幾個廠建立起來,幸福公社永遠都不可能被拆分,由其他幾個大隊兼並。

好些年,幸福公社一直都沒有新人進來,縣里其實就在考慮這問題,想要把幸福公社拆分下來,各個大隊都並入周圍的公社。

嚴勁松退休之時,就是幸福公社被拆分之時。

他從部隊專業進了幸福公社,這小半輩子,都是在這個公社度過的。

努力了這么多年,依然是全縣最窮的公社。

死了,無法閉上眼睛。

甚至,在公社被拆分後,他在這里的痕跡都會消失。

誰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為他人幸福而努力奮斗了大半輩子的人,最終啥結果都沒有。

現在不同了,幸福公社又因為劉春來而活過來了。

不曾死亡,已經開始要騰飛了。

別說給劉春來當鼓手,給他當狗腿子都要得。

新任的鄉長馬文浩、公社已經被拆撤還沒安置工作的生產計劃辦主任陳正康、武裝部長牛亞民、派出所所長丁亞軍四個人抬著這面大鼓,跟著推土機向著前面移動著。

十多面紅旗率領的隊伍,到了街道的丁字路口的時候,已經有不少手里拿著鋤頭、箢篼、鐵鍬等工具的人等著,匯入隊伍……

兩台鏟車到從丁字路口分道,一左一右往前開去。

四個公社干部抬著的鼓,鼓聲一直沒停。

到了丁字路口,直接把鼓放在了街道中央,嚴勁松依然有節奏地擂著鼓。

身上的土布短衫,已經全部被汗水濕透。

兩台推土機各,自到了起點位置,卻沒有忙著動手。

「轟!轟!轟……」

遠處傳來連續九聲炮響。

嚴勁松停了下來。

而兩台推土機,發動機開始轟鳴,巨大的推土鏟被放下來,直接開始動工了。

扛著旗幟的隊伍,等著推土機推出一些地方後,也開始跟著修整,但是更多的人,則是到了前面。

很多區域,需要用石頭砌保坎,避免道路塌陷。

同時,片石場也需要開工。

到時候,只要修到片石場,那邊的片石就會開始向著後方運輸,把新修出來的道路泥土多的路段鋪上碎石,到時候下雨,即使道路泥濘,汽車也能行駛。

兩台推土機,都是處理主體區域,一些細節的地方,全部由人工來處理。

這就使得速度變得更快。

兩台推土機向著兩頭不斷地往前推進,無數人的圍觀下,即使石谷子區域,也都是被巨大的推土鏟給鏟掉了表面。

「照這速度,一個月都要不了。」劉福旺有些嘚瑟。

劉春來只是看了他一眼,沒說話。

這里還不是山上,修建起來容易。

「莫用這種眼神,不要不相信,事在人為。」劉福旺看著劉春來這不屑的眼神,也不跟他爭辯,「你曉得老嚴為啥把眼流水都給擂出來了?」

劉春來還真沒發現嚴勁松流淚了。

倒是好奇為什么嚴勁松這個公社書記沒有上台講話,而是擂鼓。

「原來,縣里有想法,要把幸福公社撤了,我們四大隊並入望山公社……」劉福旺說道。

劉春來倒是有些意外。

撤鄉並鎮,在八十年初期就開始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經濟發展,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如果並入望山公社,四大隊可能就會少攤不少的上交提留跟地區統籌。

畢竟,這邊窮,富裕的公社資源多,可以適當向窮的地方傾斜……

「現在不用撤了?」劉春來明白了。

任由誰,都不願意自己所在的公社被撤掉。

四大隊雖然距離公社遠,但是也接壤的。

一旦並入望山公社,距離公社中心就是最邊緣的,那時候公社干部甚至在任期都不一定能到這邊……

「要是還撤,馬文浩會來當鄉長么?」劉福旺問劉春來,「而且,老嚴一直在給馬文浩說,讓他回去找許書記,從周邊公社劃幾個大隊給我們……」

幸福公社現在就開始要去吞並周圍公社的大隊?

「鎮里會同意?咱們這邊窮,沒有大隊願意劃過來吧?」劉春來有些不明白。

幸福公社只有六個大隊。

而其他的公社,至少都是十多個大隊的。

即使窮,總有一些資源好的區域,這樣平均下來,總體會好看很多。

一旦並入幸福公社,肯定會比條件更差的大隊承擔更多。

要不然,公社無法完成縣里的任務。

「他們要那么多大隊干啥?不曉得船小好掉頭?」劉春來有些無語。

前期太大轄區,不是好事。

而且這些區域多繳納的稅收跟上交提留,連他們自己的發展都無法承擔,反而需要公社去補貼。

沒有政府補貼,僅僅是靠著貧窮的農民,根本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