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50章存稿已經備好,大家准備好幣了么)(1 / 2)

又到即將上架的時候,感言,這是必須的。

首先,要感謝編輯麒麟,感謝編輯沒有放棄葫蘆,沒有放棄成績並不好的《村長》。

其次,要感謝兄弟們投票、評論、打賞。至少,葫蘆還能在轉型後看到很多老兄弟的身影。

再次,感謝葫蘆自己的媳婦兒,畢竟,這個故事的風險太大,很可能撲得沒法養家里的兩個娃跟她,葫蘆一直沒有寫過什么爆款的火書,又是全職作者,這幾年媳婦兒省著,攢了能支撐家里開支一年的錢,所以在葫蘆給她說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只能靠老本支撐的時候,她堅定地支持,讓葫蘆寫自己想寫的故事,撲了再來就是了……

還有,要感謝葫蘆自己,畢竟,這么不要臉的,不怕讀者罵的心態,頭鐵的精神,都是值得表揚的。

其實,要感謝的人很多。尤其是那些看了葫蘆書七八年的老兄弟,大家或許不知道,,不管是投票還是打賞,葫蘆會經常看,很多熟悉的id,都在默默投票。還有一些新來的兄弟姐妹,感謝大家。

畢竟,這是葫蘆不寫軍工後,自己都沒有任何把握的書,到現在,收藏也就只有17500,在六一兒童節上架的,應該算是墊底的成績。

還好,葫蘆不要臉,能扛得住,一直都是自動更新,每天只管往後面寫存稿,到現在,終於有了50章存稿(不要指責葫蘆變成了2k黨,老了,體力下降,腦子反應也遲鈍),今天到明天,起碼還能再寫十章,也就意味著,兄弟們給力,明天這六十章全部會發出來。

其實這本書,葫蘆早就做好了撲的心理准備。

因為這不是葫蘆擅長的軍工、也不是科技文,而是一本寫八十年代農村生活的日常文。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這些年農村變化太大,尤其是經常會看到報道,某地的村干部如何帶全村脫貧致富的。可惜,葫蘆老家的那些村干部,就跟大家了解的一樣。

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就小說中寫出自己想要的世界。

所以,有了《我真的只是村長》。

農村題材現在已經很少,如同有兄弟在評論區說葫蘆沒有跟緊潮流,畢竟是00後的天下,八十年代太遙遠,他們根本不了解。

確實,現在大家生活富足,就如同我閨女快9歲了,她沒法想象我小的時候,一個月吃不上一次肉的生活是啥樣的;也無法理解她奶奶說的爸爸跟姑媽上初中,學校住宿一天5毛錢的菜錢加零花錢;更沒法體會他爹想要個文具盒想了三四年奶奶才給買的那種渴望……

就像之前有個讀者評論,說葫蘆心理得有多黑暗,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那個年代不可能這么窮。

可惜,那個年代,真的就這么窮。

葫蘆的爹,最開始在采石場打片石,一天5毛的工錢。後來我們那里引進了紅橘,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那玩意兒,巔峰時期,在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賣過1塊2一斤。就因為那個時候的公社干部為老百姓考慮,可那之後……

有人罵葫蘆是舔黨,我就像問句,沒有我黨,有現在的日子么?

公路村村通,貧困山區,電通、水通、網通……

前幾年,跟幾個兄弟在貴州那邊助學,起因是有讀者兄弟在那邊支教,他最開始說,那邊的孩子初中沒有課外書,很多孩子小升初考試四五十分他們認為是苗子,當時書友群里幾乎炸了,大家沒想過這年代還有這事兒……

當葫蘆受driden、墮落隨風夫婦(現在兩口子離了)、三無修大地等一幫兄弟委托過去實地考察的時候,才知道這是真的。

而政府為了當地脫貧,投入的資源,超乎想象。

最典型的就是有兩家山里的,不管扶貧工作人員如何勸說,不願意搬遷,咋整?mmp,當地政府直接投入了將近兩百萬,修條公路到他們家門口,這條路,葫蘆剛好走過!

任何地方,只要政府投入力度大,人不懶,根本不會窮。可有些地方,人懶,比如扶貧方面發放的雞崽啥的,有拳頭大,就宰來吃了;生得多,然後心安理得接受社會捐助,葫蘆跟兄弟們最後不搞這事兒了,就因為有幾家,孩子上高中了,然後張口一年一個孩子一萬五,實際上那邊高中每年開支也就六千左右,大家心都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