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有人要反擊(2 / 2)

王毅然不依。

柳俊也就由得他去。

當下點了些地方特sè菜,幾瓶啤酒,柳俊心細,特別為白楊點了兩道不辣的菜,還要了個美容養顏的「木瓜燉雪蛤」。

王毅然也是個人jīng似的,酒桌上不談公事,三個人天南海北的閑聊一陣,漸漸有了些氣氛,王毅然望了一眼柳俊,像是很隨意地問道:「柳俊,你怎么想起要寫那篇文章的?」

柳俊心里一動,不明白王毅然忽然問起這個是什么意思。不過臉上自然是一點都不帶出來,微笑道:「在資料上了解到了蘇聯改革的一些現象,覺得不大正常,就寫了下來。其實就是一個黨員對國外時事的一些看法和對國內改革開放的一些意見罷了。」

王毅然笑了一下:「說起來可不就是這么回事嗎?每個黨員都有權力發表自己的看法嘛……不過有些人呢,老是愛把事情往別的方向上想。」

柳俊心里又是一動。

王毅然此時提起這個話題,自然是有原因的。他是韋安邦那邊的人,莫非老韋吃了一癟不甘心,又想再生點事端出來?

這個也不是不可能。

韋安邦和林明義不像那種肯輕易認輸的人。

「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嘛。」

柳俊淡淡地一笑。

「我想到什么就寫出來,人家想到什么也可以寫出來嘛,或者說出來也行。」

「是啊,你能寫,人家也能寫嘛,觀點不同而已。」

王毅然就點點頭,然後轉換了一個話題,繼續閑聊。

八月十二日,n省召開省委常委會。

這是一次例行的省委常委會,首先研究了幾個人事異動方面的問題,都是些相對來說不是很緊要位置副廳級干部的任免,沒有遇到什么問題,一一舉手通過,一團和氣。

接下來,省長張光明提出了幾個經濟建設方面的議案,其中比較重要的是瀚湖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來,要求拓寬加固瀚湖市到大寧市的國道線,改造標准按照大寧市到寶州市國道線的標准執行。目的是要將瀚湖市也納入這個大經濟圈中來。

大寧市到寶州市的國道線改造之後,三市一區之間的車行時間大大縮短,物質流通量明顯大增,對於這四個地市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瀚湖市提出這個要求,很是合理。

問題是從瀚湖市到大寧市之間,差不多有一百八十余公里距離,而且比較前兩年來說,今年物價又有所上漲,所需要籌措的資金在二十二個億以上。無論是瀚湖市、大寧市還是省財政,都感到巨大的資金壓力。

「同志們都談一談吧?」

在張光明介紹完情況之後,廖慶開循著慣例征詢班子成員的意見,目光落在常務副省長葉春林和大寧市委書記柳晉才臉上。

純經濟建設的問題,其他常委一般不會發表很深入的看法。葉春林是主管經濟的常務副省長,柳晉才是與此事有關聯的大寧市委書記,而且比較擅長抓經濟建設,因此廖慶開主要是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這個是好事,雖然財政上面有一定的困難,我認為還是應該考慮立項。資金方面,可以向中央求援。」

葉春林說道。

張光明不為人察覺的皺了皺眉頭。

倒不是他反對葉春林的說法,而是中央財政也很吃緊。打「上頭」的主意,希望不大。

柳晉才想了想,說道:「我原則上同意春林省長的意見。資金方面,估計還是要靠我們自籌。這條路在大寧市境內有大約七十公里左右,大寧市可以籌集三到四個億的資金。」

這位還是嚴謹的工作習慣,上任數月,對大寧市的家底摸得比較清楚。

張光明說道:「瀚湖市方面,對修路熱情很高,也可以自籌六個億左右的資金,省財政可以擠出四個億左右,如果中央財政能再支持一點,我看可以先立項了。」

廖慶開點點頭:「既然如此,我看可以立項。請光明同志和省政府全面籌劃好這件事情。」

「好的。」

張光明點頭應諾。

廖慶開便環顧會場,准備做總結。

「廖書記,我有一點意見要說說。」

這個時候,省委宣傳部長孔澤原忽然說道。

「澤原同志,請講。」

廖慶開客氣地道。

孔澤原五十三四歲年紀,臉皮白凈,很有讀書人的氣質。周先生tiáo任政研室副主任後,從中宣部空降下來的干部,平日與胡為民走得比較近。

「廖書記,張省長,各位同志,近來各地宣傳部的負責同志不斷來函來電,說是目前有一種很不好的輿論導向,有人試圖為當前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潑冷水。同志們都很氣憤,認為必須要正本清源,好好駁斥一下這種歪風邪氣,正確引領輿論導向……」

孔澤原說著,眼光不經意地停留在柳晉才臉上。

柳晉才默默端起茶杯喝水。

廖慶開不動聲sè地說道:「你們宣傳部的意見呢?」

孔澤原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鏡,說道:「我們宣傳部認為,既然基層大部分同志都有這個要求,那就不妨就這個問題,展開一次全省范圍內的討論。」

「其他同志的意見呢?」

胡為民咳嗽一聲,緩緩開言:「我認為,澤原同志這個意見很好。輿論宣傳歷來都很重要。對於不正確的輿論風向,就是應該堅決駁斥。不然的話,就會把基層黨員干部的思想搞混亂。」

「也不能這么說嘛,每個人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不是故意破壞改革開放,不同的意見也是可以提的。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張光明微笑著說道。

「省長說的很有道理。問題是已經給基層的同志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亂,我認為省委還是應該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態度,也好讓基層的同志安心工作,不被錯誤的輿論所影響。」

孔澤原也微笑著說道,卻在不經意間給柳俊那篇文章的觀點定性為「錯誤」。

廖慶開擺了擺手,說道:「既然要進行討論,那么誰對誰錯,暫時不要輕易下結論。等討論過後再看吧。」

「廖書記同意展開討論了?」

孔澤原急急問道。

廖慶開笑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歷來是我黨所提倡的嘛。民間都有一句俗話,叫作『話不講不清,理不辨不明』。既然有不同的意見,當然應該允許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