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民心所向(1 / 2)

安樂天下 弱顏 2042 字 11个月前

臨近年底,每年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在喜氣洋洋地准備過年了。而今年,清遠城的街巷上卻是行人稀少,顯露冷落的情形來。一年的大旱,很多百姓衣食不濟,更加沒有余錢過年了。

紀府也比往年安靜了許多。

這一天,紀家諸人無事,就都聚在紀老太太的屋子里說話。

「老三現在到哪里了,能不能趕回來過年?」紀老太太靠在引枕上,問紀二老爺。

「按照計劃,三弟這個時候應該到占城了。只怕要年後才能回來。」紀二老爺估算了一下才回答道。紀三老爺乘船出海,不方便書信聯系,因此家里只能估算他的行程。

紀老太太就嘆氣,表情怏怏不樂。

紀二老爺看紀老太太心情不好,忙干咳了一聲,給紀曉棠使眼sè。

紀曉棠此刻正帶著長生玩。長生穿著嶄新的紅襖,腳下踩了一雙大紅綢子的虎頭鞋,正在炕上練習走路。紀曉棠就站在炕下,一面伸手護著長生,一面跟長生一起走。看見紀二老爺投過來的目光,紀曉棠立刻會意,就引著長生往紀老太太身邊走。

長生走到紀老太太身邊,就咯咯笑著撲在了紀老太太的腿上。

「哎呦……」紀老太太立刻叫了一聲。

長生如今長的虎頭虎腦的,肉滾滾的身子頗有些分量,紀老太太要抱長生就幾乎有些吃力。

「祖母。」長生趴在紀老太太的腿上,抬起頭來nǎi聲nǎi氣地喊。

紀老太太趕忙應了一聲,將紀三老爺的話題就暫時放過一邊。她摩挲了長生的頭頂,又去揉長生肉滾滾的小身子。

「祖母的長生長的越發結實了。」紀老太太的臉上露出笑容來,一面感慨。「再過一年啊,祖母可就受不住你這樣一撲了。」

長生就咯咯地笑,屋內眾人也都跟著輕笑起來。

「長生快跟祖母說,讓祖母放心,小叔一定會平安回來,長生也會好好孝順祖母。」紀曉棠就教長生說話。

長生雖然比同齡的孩子說話要早,但是現在要說上這么一長段的話還是困難。不過他跟著紀曉棠學舌。斷斷續續地。還是將意思給表達明白了。

聽著長生nǎi聲nǎi氣的聲音,紀老太太的心中不由得發軟。

「祖母的乖孫啊,怎么這樣招人疼。」紀老太太伸出兩手。將長生抱起來。

長生jīng力充沛,在紀老太太的懷里也不肯安生,伸胳膊蹬腿地,紀老太太就有些抱不住他。紀曉芸就在紀老太太旁邊坐著。忙就將長生接了過去。

「曉芸,姐姐。」長生先叫紀曉芸的名字。然後又叫姐姐,nǎi味十足,然而發音已經非常清晰。

紀曉棠在旁邊忍不住笑,長生也經常這樣喊她。

長生在紀曉芸懷里蹦了兩下。突然想起什么來,就低頭用胖乎乎的手指著自己的虎頭鞋。

「大老虎、鞋子,曉芸做的。」他腳上穿的虎頭鞋。正是出自紀曉芸之手,做的極為jīng致。長生非常喜歡。

「沒大沒小的,要喊姐姐。」紀二太太忍不住就笑道,一面向紀老太太解釋,「我說了幾次,說虎頭鞋是曉芸做的,恐怕他聽見了,就學會了。」

「曉芸做的鞋子,曉棠……的襖。」長生聽見紀二太太這樣說,就又nǎi聲nǎi氣地冒出一句來。

眾人都笑。

紀曉棠見紀曉芸帶著長生很是妥當,就走到一邊,在紀二太太的下首坐了。

「我聽見丫頭們說,城里來了許多的流民?」紀老太太突然問道。

「是的。」紀二老爺就答道。

北方普遍大旱,許多百姓在家鄉無法生存,只能背井離鄉,成為流民。清遠這里本就富庶,且旱情較輕,因為紀府帶著頭施粥,保證清遠的百姓不僅不用流離失所,還能夠吃得上飯。一傳十、十傳百,許多流民知道這個消息,就都涌來了清遠縣。

紀二老爺正在為這件事情煩惱。

來了許多的流民,不僅需要更多的糧食,而且治安方面也不像以前那樣有保障。就在這幾天,本地的百姓與外地的流民之間就發生了沖突,雖然及時地被安撫了下來,但是隱患卻並沒有消除。

城里許多大戶都已經關門閉戶,而紀府這里也加qiáng了護院的巡邏。

「爹爹,你去了縣衙,謝伯伯那里打算怎么應對?」紀曉棠就問。

「你謝伯伯打算在城中開辟出專門的地方來,安置這些流民,就由縣衙的差役們負責管理,維護治安。每天除了去粥廠領粥,就只許他們在安置地內活動,不許隨意走動。」紀二老爺句說道。

流民中不少青壯,如果不妥善管理,十分容易生事。

「這倒是個好法子。」紀二太太就點頭道。

紀二老爺也點頭,如今安置流民的場所雖然還沒有修葺完成,但是流民們已經都被衙役驅趕聚集到了那里,所以清遠的街道上就比前些天清靜了許多。

紀二老爺和紀二太太都說好,紀老太太不懂得這些事,就沒言語,而紀曉芸帶著長生,根本就沒聽這些事。

紀曉棠也沒說話。

「曉棠,你有什么想法?」紀二老爺見紀曉棠的臉上露出沉思的表情來,就問道。

「流民中不少青壯,雖然被縣衙圈住不許生事,但長此以往,只怕會有變故。爹爹,我在想,這些人並沒有喪失勞動的能力,與其每天領粥、無所事事,不如找些事情給他們做,讓他們按勞取酬。這酬勞自然不是金銀,就用米糧和布匹代替。」

「爹爹,我認為,這才是穩定人心和局面最好的法子。」而不是將這些人像犯人一樣看押起來。

紀曉棠這樣想,有她的緣故。

前世這個時候,很多流民就是因為吃不飽。且無所事事而作亂。雖然那時紀家也有施粥,可以說是他們的恩人。但是這些人卻恩將仇報,當年殺進紀府的人中,就不乏這些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