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烽煙四起(1 / 2)

安樂天下 弱顏 2036 字 11个月前

「並不是他說的那樣。」祁佑年一開口就發覺自己焦躁了。他是很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既然發現了,很快就tiáo整了過來。「曉棠,你聽我告訴我。我本來就要對你解釋,可是你什么都沒問,我……我一時也不知道從何說起。」

「我不問,你就不說嗎?」紀曉棠幽幽地道。

「不是的。」祁佑年忙就說道,剛整理好的情緒,又有點亂了。

紀曉棠瞧了瞧祁佑年,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

祁佑年這才知道,紀曉棠這是故意要讓他著急。既然紀曉棠還有故意逗他的心思,那也就說明紀曉棠其實並不真心生氣。知道了這一點,祁佑年的心情才終於真正的平復下來。

「長寧,是靖安親王的妹妹……」祁佑年就將長寧的事跟紀曉棠都一一地說了,「我跟她並不熟,小時候或許見過面,但我都不記得了。」

至於現在,那也是長寧一方面的事。而且祁佑年還並不確定就是長寧的本意。

秦震顯然很想撮合他和長寧。

「長寧的信我沒收,讓靖安親王幫我還了回去。」最後,祁佑年說道。不管長寧公主那邊怎么想,祁佑年的這一舉動,已經將態度表達的很清楚、很堅決。

兩人+ 心中本來就沒什么心結,又這樣坦誠地說了半天的話,更加沒了嫌隙,就又說起如今清遠的局勢,以及一些將來的打算。

時光。總是難如人意,特別是在人們想要它慢的時候,它就越發走的飛快。

祁佑年上書架取了書。小心地藏在懷中,就不得不向紀曉棠告辭。兩人從二樓走下來,紀曉棠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就叫住了祁佑年。

「阿佑,我另有東西給你。」紀曉棠從袖子中取出一只銀sè表殼的懷表來,遞給祁佑年。

萬家船隊年前歸來,按著紀曉棠當初的指示。特別搜集了幾只制造特別jīng細且貴重的懷表。紀曉棠給自己挑了一只,另外還特意為祁佑年選了一只。

「我看了,這只好像最結實。走的也准。你在外面拿著這個,看時辰也方便些。」紀曉棠對祁佑年道。

祁佑年接了懷表,里外仔細地看了,眉眼彎彎。顯然對紀曉棠送的這個禮物很是喜歡。

萬家船隊這次帶回來不少洋貨。其中懷表因為是紀曉棠特意囑咐,都給了紀家。所以,即便祁佑年也是船隊的股東之一,卻一直無緣得見。

「我一直想要一只。」祁佑年並沒有跟紀曉棠道謝,就笑眯眯地將懷表收進懷中,就放在xiōng口的位置,還小心地按了按。

紀曉棠就送祁佑年從藏書閣中出來。

衛所的親兵們已經整束好,在前院等候祁佑年了。祁佑年又跟紀二老爺拜別。才騎上馬帶著一眾兵士離開。

……

隆慶八年春,大秦境內普遍大旱。其中又以北方的旱情最為嚴重,幾乎到了赤野千里,寸草不生的地步。普通百姓自不必說,就是一些中等的人家,也已經存糧告罄。各地糧價猛漲,而且到了即便手中有銀子,也未必能買到糧食的地步。

讓局勢雪上加霜的是,北面蠻族終於忍耐不住,數次出兵sāo擾邊境。遼東吉慶守軍嘩變,北蠻一舉侵入,大秦的防線竟是一潰千里。

為了守住北邊的防線,朝廷屢次下令征兵征糧,又有貪官酷吏從中漁利,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是坐著等待餓死,還是官bī民反,陷中求一條生路,一時間大秦境內匪盜叢生,百姓們更加困苦。更有人聚集起人馬舉起義旗,聲稱朝廷無道,他們要替天行道。

任安府也出現了幾股山賊劫匪,然而勢力較弱,一時不成氣候,比起別的州府來說,任安府竟然意外的太平。

清遠縣,則是任安府中最為太平和寧靜的地方,不僅清遠地方並無盜賊,就是別處的盜賊也不敢到清遠滋擾。因為逃難躲入清遠的災民青壯們都被組織了起來,每天主動巡防。

如果僅僅是災民的青壯的松散組織,或許還不足以威懾盜匪。但清遠的災民組織顯然不同,他們有曾經身為官軍,且經驗豐富的李師傅作為統領。

紀府,紀二太太上房內

紀二老爺剛看完了府城穆洪派人送來的書信,正在跟紀曉棠和紀二太太說話。穆洪在這次的書信中,告訴紀二老爺,大秦又有兩地有人舉起了反旗。

「南屏那一撥人馬,打的是大燕的旗幟。另外蜀中成都那里,打的卻是興復大宋的旗幟。」紀二老爺說著,不禁露出滿面的憂慮來。

紀曉棠正在看信,穆洪在信中寫的非常詳細,他是將他在任安衛所所能得到的消息,還有祁佑年通過其他渠道得來的消息,都盡數在信中告訴給了紀二老爺。

南屏的人馬,不僅打的是大燕的旗幟,據說領頭的人還自稱是大燕第一任皇帝謝廣德的玄孫。這撥人馬目前只活動在南屏方圓不過百里的地帶,然而那位謝廣德的玄孫卻已經被擁立為帝,據說連帶後宮和滿朝文武都是俱全的。

紀曉棠看到這里,不由得暗暗搖頭。

然而,和紀二老爺一樣,更令她關注的還是蜀中那打著復興大宋旗號的一撥人馬。這撥人馬的領頭人,名字叫做馮冒,他倒並不是大宋皇室子孫,而是當年大宋一位有名將軍的後代。馮冒自封為護國大將軍,招兵買馬,並聲稱大宋皇室還有血脈留下,他要聚齊人馬擁立大宋皇室的血脈為帝,復興大宋。而且,竟有不少人投奔在馮冒的旗下,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

「名正言順。這些人不過是怕興師無名,且要借勢,才會打起大宋和大燕的旗號。其實又和大宋大燕有什么關系呢。」紀曉棠很快也將信看完了,就說道。

「話是如此說,然而……」紀二老爺搖了搖頭,「曉棠,我忘記是否跟你講過。當年大秦興國,最開始在大燕的治下,打的也是興復大宋的旗幟。」

當時大燕立國不穩。大秦的先祖因為打著復興大宋的旗號,很是聚攏了一部分民心並招攬到不少的人馬。

即便是如今看著這兩股勢力都還弱小,不成氣候。然而當今是皇帝卻未必會這樣想,尤其是想到他先祖的事情,只怕會更加的忌憚。

而如今境內,打著大宋和大燕旗號的。還不僅僅是南屏和蜀中這兩處。

「我實在沒有想到。有生之年,會真的見識什么是烽煙四起。」紀二老爺在妻女面前發出內心的感慨。

「老爺不必過分憂心,如今咱們這也算是偏安一隅。」紀二太太見紀二老爺憂心,就勸慰道。

「目下倒還好,只是日子久了,又是這樣的境況,我們還能堅持多久呢。」紀二老爺就道。

這下紀二太太也不說話了,因為她同意也有這樣的擔心。

「而且。咱們任安這里,平靜的有些異樣了。」頓了頓。紀二老爺就又道。

任安府在之前已經隱隱有暗流涌動,如今天下大亂,任安卻格外的平靜。事出反常必為妖。紀二老爺擔心,有勢力正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最佳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