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 唇槍舌戰(上)(1 / 2)

被師妃暄這么一問,所有人的目光又全都集中到了李世民的身上。

李世民長長吸了一口氣,壓抑住不吐不快的心事,眼中jīng芒四射,昂首挺立道:「不知師仙子為何有此一問,世民如今雖被封為秦國公,也只不過區區一員統兵將領,上有父王居中統籌,再有大哥建成才華橫溢,甚得人心……」

師妃暄莞爾一笑:「能不能有遠大前程,當然要看志向,除了志向還得看個人格局,我記得世民兄這些時日凡是作戰都能攻無不勝,戰無不克,全因麾下設有一個『天策府『群策群力,此府專掌征討事宜,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郎中二人、軍諮祭酒二人,典簽四人,錄事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功、倉、兵、騎、鉈、士六曹參軍各二人,參軍事六人、總共三十四人,儼如一個小朝廷。格局之大,簡直前所未有。」

「說句不好聽的話,世民兄你如今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難道還想著能瞞騙天下有心人嗎?」

師妃暄出言如劍,直指要害,讓李世民再也不能隨意應付,更由不得他蒙混過關。剛剛平和下來的酒樓氣氛一下又變得緊張了起來。

所有人都緊緊盯著李世民,看他如何回答……

李世民左右看看,知道今日將決定自己是否能得到天大好處的時候,想要遮遮掩掩不予回答,固然更為妥帖,但也錯失機會。

不敢表露決心,又怎能得到佛道兩門勢力全力支持。

想要得到好處,又想不擔風險,天下自然沒有這么容易的事情。

他心神一定,眼神逐漸鋒銳,鏗鏘說道:「倒是我敢想不敢為了,為君之道,當首要懂得選賢任能,否則縱有最好的國策,執行不得其人,施行時也將不得其法,一切都是徒然,因此,首先就是得人,然後集眾人之力,開創盛世。「

既然已經開口言志,他也就不在意有誰聽去,心知經此一問一答,今日之會當會轟傳天下。

長安父兄肯定會更加忌憚,但自己本來就沒有太過依靠於他們的助力,所以也無所謂後果,總的想來是得大於失。

於是,他就不再避忌,繼續說道:「亂後易教,猶飢人易食,若為君者肯以身作則,針對前朝弊政,力行以靜求治的去奢省費之道,偃革興文,布德施惠,輕徭薄俺,必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中土既安,遠人自服。「

一字一句,層層鋪墊,而又真實可信。

只要聽著這種治國治民道理,有些見識的人都心里暗暗嘆服,倒不是李世民的理念有何新鮮之處,事實上如此理論,天下儒生每日有人研討談論,實在司空見慣。

讓人動容的是,隨著李世民的話說出,他的自信越來越qiáng,面上容光照人,帶著qiáng大的說服力,讓人覺得本就應該如此……

也只有此等英傑才能為亂世開得太平。

qiáng大的感染力完全出自天然,沒有半絲做作。

「好!」

師妃暄聽得眼神贊許,微微點頭,還沒開口,就聽得酒樓四座全都開聲叫好。

她低頭微笑,嘴角彎起滿意的弧度,伸手就抓起桌上的黃布包裹,說道:「好一個中土既安,遠人自服,世民兄如此大志,定能讓天下安定,為眾生謀得福祉,妃暄又豈能不稍盡綿薄,以襄勝舉,這和氏璧……」

李世民面上露出欣喜笑容,天策府幾員戰將也全都松了一口氣,知道接下來就是師妃暄代表慈航靜齋授印,然後天下傳為佳話。

「且慢!」

正在這時,一個清亮聲音在酒樓響了起來……

聲音不大,卻如雷貫耳,讓所有人面上笑容為之一窒。

眾人轉頭看向發聲之處,卻見離得不遠處,有一位青衣青年站起身來,手中端著酒杯,桌上擱著長劍,嘴角卻帶著一絲譏嘲。

「師仙子問及為君之道,李世民答得倒也算是動聽,但是單單誇下海口,不重實行,卻是難以讓人心服口服,又怎能承擔得起天下興亡重任,哪有資格拿下和氏璧?」

說話的正是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