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 改元易號(下)(1 / 2)

第二天,吳王突襲長安,唐王朝一夜降服、北方易主的消息不翼而飛。

大江南北一片震怖。

那些自負眼光雪亮押注在李閥身上投機的大商人、大家族此時不由得全都傻了眼。

「這是假的吧!唐皇兵jīng將廣,城池深壘,怎會被人殺到皇宮的?這倒也罷了,短短一個時辰不到,就被人一網成擒?」

長安城中一聲咆哮響起……

武士貜站在府內中堂,望著底下前來匯報的家將,心里冰涼。

長安城中似他這樣傾力資助李閥的大商人,還有很多,此時都到了重要時刻,做錯了決定可是要老命的事情。

一個家族的崛起與延續,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是最好也是最差的時機,看准了就能保得百年富貴,看不准很可能頃刻之間身死族滅,不可不察。

「老爺,已經確定下來了,今日吳王早朝,已經改元易號,如今咱們江北也不例外,您聽,門外大股軍隊正在進城,tiáo換城防,聽說唐皇,不對,忠順候已遷家眷於城南,此時一片哀聲……」

下人回稟道,面上還殘留著驚恐之sè。

他們都以為昨晚的喧鬧只是鬧了賊人,沒想到竟是改朝換代。

簡直讓人措手不及。

武家主沉吟了一會,打了一個寒噤,連忙急聲道:「快快查一下吳王的信息,看怎么才能投其所好?咱們也得多備資財奉上,求得庇護。」

「是……」

消息一出來,不但是長安城盤根錯節的各大勢力都很快行動,那些還在各地觀風望勢的大小世家,也全都改弦易張,同一時間向著長安城派出使者。

無論先前怎么想,如今大勢已經分明,卻不能再次站錯了隊。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這位吳王殿下對百姓似乎還算寬和,對治下商人和家族,也不會無故針對,只要攀上一丁點關系,就能獲是照顧。

…………………………

民間風雲變幻,沒有一點波瀾的就接受了這個驚天消息,天策府此時氣氛卻是冷如寒冰。

長安陷落的消息象長了翅膀一樣,飛快散布在二十萬軍馬之中。

流言四起,兵無戰心。

不但是底層軍兵,就算是那些領兵大將,此時也是心亂如麻……幾次sāo亂,好懸才彈壓下來。

任憑再是壯志豪情、鐵血心腸,誰沒有父母家小?誰沒有親朋故舊?

自己在前方打仗,後方被敵人端了老窩,這仗還怎么打得下去。

…………………………

「大家都有什么好辦法,說說吧。」

李世民渾身冰涼的坐在主位,早沒有了往日氣宇飛揚雄姿英發的模樣,說話有氣無力。

堂下雖然人才濟濟,此時卻是一片沉寂。

對於此時形勢也沒有了太好的法子。

「玄齡,你有何看法,不妨說說。」見無人說話,李世民不得不點名了。

他平日里最是信重手下兩位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並笑稱為左膀右臂。

房玄齡擅長謀略布局,杜如晦擅長決斷選擇,這能很好的解決李世民所有難題。

想到兩人的才華,李世民眼中又露出希冀的光芒,希望這一次仍然能問得妙計,以安天下。

「秦王,此次跟往常大不相同,吳王這一手可謂又狠又准,他直接在長安改元易號,宣示正統,想必很快就會有聖旨明發天下,到時候,秦王不接旨不行,接旨也不好,總是進退兩難的事情……」

「克明,你來說吧!」

李世民聽而不聞,心里十分惱怒,轉問杜如晦。

房玄齡似乎說了很多,其實全是廢話,他又怎么聽不明白。

對方的意思是說如今大勢已去,如果不聽從長安旨意,就是陷害家人,立於不孝不義的境地,能不能戰勝吳軍還是未知,先一步就得損失慘重,這是勸自己放棄了吧。

一旦兩軍對圓,關中父老齊齊上陣勸降,那些軍將如何面對?

太難辦了。

就算李世民秦王府想要宣布另開新朝,割舍一切,也不能在自己嘴里說出來,否則豈不是要變成遺臭萬年的不孝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