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 你會後悔的!(上)(1 / 2)

在蘇辰的記憶中,西游故事里,白龍馬蹄朝西,一直駝著唐僧走了十萬八千里,取來真經普渡眾生,一聲不吭默默做事。

這家伙的形象一直挺好的。

沙和尚更是挑著擔子,任勞任怨。

是低tiáo做人,高tiáo做事的代表人物。

二師兄雖然好吃貪sè,卻也接受管束,做事有始有終。

猴子呢,嗯,有那么一些無法無天的味道,不過,被壓在五千山下五百年之後,受盡了委屈,後來還敢於任事,做為西游路上武力擔當。唐僧取經成功,基本上就靠著他出力了。

故事中說起西游一行,總的來說,是正面形象居多,就連小孩子都對這幾個妖怪心生歡喜。

喜歡看他們的故事,羨慕他們的經歷。

可事實上呢,蘇辰發現自己想得還是太簡單了。

有些事情不能深究,也不能多想。

未曾加入西游隊伍的老實人代表沙和尚,可是在流沙河吃得骷髏成堆,十里渺無人煙。

他甚至在脖子上掛著九個腦袋骨頭……

種種行為,證明他不把吃人當罪惡,反而當榮耀。

二師兄在福陵山雲棧洞為妖之時,更是窮凶極惡,時不時擄走四周百姓,吃得口滑。

歸順唐僧之後,路上餓肚子了,他還經常會說:「倒不如抓個行人,肥膩膩地吃他家娘,管他二罪三罪千罪萬罪。」

而猴子呢,他同樣是妖怪,雖然是靈猴,以素食為主,不太愛吃人,但是牛魔王吃人,紅鱗大蟒吃人,南山大王吃人,就連獅駝嶺的小妖們也吃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妖jīng們就不可能不吃人。

換而言之,不吃人的妖jīng,在妖界,都沒臉混。

猴子在妖界那么大的聲望,當然不是吃齋念佛得來的。

他曾親口跟唐僧說:「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sè。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干了防天yīn哩。」

當然,也不排除猴子說的是假話在警示唐僧小心,可是,這也證明鼎鼎大名的齊天大聖,對於吃人也視若尋常,想吃就吃,沒啥了不起的。

蘇辰五龍轉生之後,一直在海里,看不到半點人跡,他自己也變成了魚妖之身,倒沒想過這一茬。

直至看到玉龍府設宴,看到眼前這蒸得白白胖胖的yòu兒,他才明白,這個世界還真是血淋淋的殘酷。

人神妖雜居的世界,人類到底還是處於食物鏈的底層,神佛不會專門顧念人族,而妖族更是時常把人類當成口糧,這從他們的稱呼就可以看出來。

這是靈肉?

人類生而具有靈性,妖怪之中時常會流傳著一些小道消息,那就是吃人可以增長靈性,會變得更聰明,更能讓修為增長。

看著玉盆里的這盤靈肉,蘇辰一腔無名火倒撞而起,面sè雖然沒變,眼神卻冷若寒冰。

一腔殺意從識海涌將出來,就欲將這玉龍府殺個干干凈凈。

他雖然妖身,靈魂卻是人族,見到此等情形,好懸沒有忍住直接掀了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