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 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下)(1 / 2)

這里喊打喊殺的其實pì用沒有,只不過,同學之中有那么一些人家資巨萬,阡陌相連,這心思又自不同。

李氏當權以來,對世家豪族十分不友好,凡是不曾歸順的,大都收繳家產,分於黔首百姓了。

所以,他們這些富貴人家,天生就不會待見那位丞相大人,認為他是比相國董卓還要殘bào的家伙。

道理很簡單,若是讓李御最後平定天下,勝了之後,世家豪族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聽小道消息說,如今的長安正在圖謀下一步清查人員田畝重新分配,並且按人頭數納糧繳稅的事情,這不是要錢,而是要命啊,是斷了大漢世族的根基。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如今的朝堂名聲著實不好,在有些人眼里,朝堂上的丞相大人就如妖魔一般,說起來,全都咬牙切齒的。

有人痛恨,就有人欣賞。

而那些小家小戶的寒門學子,除了詩書傳家,祖宗有著名聲之外,也沒有什么可以損失的。

以往世家當權之時,他們顯然是沒有機會,此時就不同了。

不過,也不能象郭奉孝所言,冒著天下士人譏刺的風險光明正大參於長安招賢。

總得顧及幾分顏面吧,不然,同學面上不太好看了。

水鏡山庄大廳之內,此時茶香裊裊,郭嘉一言點明之後,很多人就只是低頭沉思,不發一言。

心想等到聚會散去,就去打問一下長安如今的形勢,說不定,憑借自己的才學,還真有可能得到一官半職,光耀祖宗。

荀攸只是靜靜的望了一眼,就無奈嘆氣。

自家族叔被斬首,若說不難過當然是假,但此時荀家危亡就在旦夕,就得更加慎重行事。

別人還可以大放厥詞,表達對朝堂對權相的不滿,但他荀攸不敢。

他一言一動,都有人盯著,甚至代表著某種風向。

隨便說什么話,指不定就把自己放到了火上焚烤,甚至還有可能連累到了家族,這點不可不察。

眾仕子各懷心思,吵嚷喧囂之際,就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走了進來,一禮笑道:「各位公子請擔待,我家老爺日前進山,修身靜思,想必是去了白馬洞參悟先賢jīng神,不能面見諸位。」

見到眾學子十分失落,老頭又道:「諸位也不必失落,老爺離開之前,曾經留下一封書信,或許就有關系此事的解答,不妨看看再說。」

說完就遞上一張信箋出來。

眾人互相看了一眼,由荀攸接過信封,展開一瞧,就仰頭不語,起身向北一禮,嘆道:「老師學究天人,近年來更是能知禍福興衰,所言當不會有錯。我等就此散去吧,各奔前程。」

當下,信紙傳向所有人的手中。只見上面筆跡有如雲煙,淡淡然汩汩然:「躬耕自守,潛心苦讀;上為天子,下為黎庶。」

紙上沒有什么長篇大論,寫得很是直白,完全不虞理解不了。

字里行間充塞著淡漠知足情懷,與司馬先生的性格倒是十分契合。

可這,卻並非大家伙兒所來本意。

說好的傳檄天下,口誅筆伐,再說動諸侯,誅除jiān相呢?

好吧,他們的確是想多了。

這些人來得快,去得也快,心情如何變幻就不是別人能夠胡亂猜測的了,說不定,還真的有人去往長安應召。

更說不得會有一些人投奔其他諸侯,與如今的朝堂兵鋒拼個你死我活……

只能說各有緣法。

在歷史的cháo流滾滾向前的時候,能看清前路、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之上的,畢竟只是極少數大才,或許還有著某些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