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現在就得把名分定下來(2 / 2)

大明皇長孫 執筆見春秋 1142 字 11个月前

當然木軌也不是說一條軌道從頭到尾直通到底。

可以理解為後世公交車站的概念。

若遇河流,自然就是下車搭船,若遇大山,便就步行爬山。

靠現在的人力去挖一條隧道,那完全就是異想天開了。

遇到不好假設木軌的地段,軍隊就采取急行軍的模式,然後上了車開始歇息,使用干糧。

就算是延長一些時間,也能極大程度的縮短整體所用時間。

木軌的維護交給木軌通行附近的村子,為其適當減輕賦稅,這般算下來,養護的成本也不會太高。

且就一條木軌,對於大明來說,並沒那么大的負面影響了。

「本不該這么著急。」

朱英有些懊惱。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老爺子發火,卻是因為他自個還沒理順,便就開始講述了。

「看來得等老爺子氣消了,再尋個時機述說。」

想到這里,朱英便拿出筆墨,開始書寫關於木軌的優化方案。

木軌的施行,只有趁著老爺子還在的時候,才可以實施。

就像是之前的諸多計策,新以工代賑,軍政分離,攤丁入畝,高產作物,科舉改制。

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立即開始。

還需要一段漫長的准備過程。

番薯至少得種一年,才能產出足夠的糧種。

科舉改制,新編撰的書籍傳播及學習,沒個一年半載也無從開始。

朱英之所以一股腦的將這些計策說出來,便就是要早些定下基tiáo。

唯有把基tiáo定奪下來,大明前行的道路,才會這般一直不斷的走下去。

不然真等老爺子駕崩再提出來,可就沒這般簡單了。

現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原歷史上,朱元璋駕崩於洪武三十一年。

即使這些事務,還沒真正施展開來的時候,老爺子就駕崩了,但終歸留下了名分。

可別小看了這個名分,換個說法,這也叫祖訓。

但凡後面有敢跳出來反對者,朱英下令吃個席,也不會引發太大波瀾。

.......

「你說咱剛剛,是不是對大孫的態度,過於嚴苛了一些。」

華蓋殿里,桌面上的飯菜已經收拾干凈,朱元璋的火氣也平緩了下來。

過了沒多久,朱元璋就為剛才呵斥大孫,感到有些後悔。

朱元璋有些擔心,好不容易培養的爺孫情會讓這件事情,導致出現間隙。

「其實說服大孫,也不是沒有辦法,他既然覺得木軌可行,那咱完全可以先制作一條十來里地的軌道,然後給大孫看看。」

「當大孫知曉了有多么勞民傷財後,自然會打消念頭。」

未待旁邊的劉和回答,朱元璋就開始自顧自的說了起來。

劉和聞言有些惶恐,這事也不敢沉默,微微遲疑一下猶豫著說道:「陛下,老奴也不懂這些,不過陛下方才說道,老奴覺得極為可行。」

「短短十來里地,也耗不了多少錢糧,到時候長孫殿下,自然就會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

朱元璋輕輕點頭,而後有些感嘆道:「咱大孫的這個脾氣,真就是跟犟牛一般,咱都好說歹說,硬是不肯回頭。」

「劉和你便幫咱看著些大孫,尋個時機,咱再跟大孫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