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2 / 2)

大明皇長孫 執筆見春秋 2018 字 11个月前

幾十騎士個個身材彪悍,全身披甲,別說濟州島內的牧民了,就算是官兵,也沒有抵抗的可能。

為了怕事情敗露,便就舉起了屠刀。

只是夜黑風高的,自然有牧民躲了過去,而後上報濟州官府。

馮勝沒有想到,濟州島這么一個窮鄉僻壤,竟會有一塊天然牧場,且已然豢養了數千駿馬。

此刻馮勝突然想起太孫殿下說的一句話。

『這天下的土地,每一個地方都有他的用處,只是現在沒有發現其價值罷了。』

大明缺馬,且很缺戰馬。

每一處牧場對於大明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馮勝沒有再詢問昨夜之事,反而問道;「安知縣是高麗人還是一直生活在濟州島呢。」

安啟明不敢遲疑:「回稟大將軍,下官是濟州島出生,而後入高麗京都學習過數年時間,這才被委任回濟州島知縣。」

馮勝滿意點頭,而後仔細詢問了安啟明關於牧場養馬的一些事宜。

問得差不多的時候,這才讓其退下。

拿出筆墨,馮勝立即將這里的牧場的情況寫在紙上。

按照剛才仔細的詢問,馮勝已經估算出牧場的大小在百萬畝之上。

百萬畝的牧場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目前大明最為重要的養馬區關山牧場,也就是百萬畝大小,而為大明提供了幾乎將近八成的戰馬產出。

現在濟州島這邊的牧場比之關山牧場,只有更大的可能。

那么現在濟州島的戰略意義,就非常的重要了。

這么一占,簡直就是大明的第二塊養馬地。

只需要把有完整的養馬技術,還有訓馬人員過來,就可以將大明的戰馬產量提升一倍。

蒙元為和早期如此qiáng盛,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有著足夠多的戰馬。

哪怕現在已經有了火器,騎兵的重要性依然是最為頂尖的。

快速的機動能力,是步兵根本無法比擬的存在。

哪怕是不能訓練成戰馬的,也能作為蓄力。

況且不管是戰馬還是駑馬,本身也有很高的價值,戰馬更是達寶鈔百貫。

馮勝知道這對於自己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只需要把牧場的情況上報過去,陛下那邊絕對會重視起來。

最為主要的是,自己也能憑借這個功勞,保住性命了。

......

南北分榜取士的事情,自朱元章提出後,在朝會上可謂是鬧得不可開交。

在南方官員看來,考取功名自然就是各憑本事,不管是南北地區,沒必要區別對待。

現在南北分榜的情況下,選取的數量都是相同,這也就意味著北方士子占了便宜。

哪怕是說欽點狀元由陛下指定,依舊覺得吃了虧。

從多次取士的地區上就可以看出,每回科舉南方士子中舉的都屬於絕大多數,北方士子只有小部分上榜。

不過此事顯然朱元章早就有了決定,再說是增加名額,也算公平。

只是接下來的官員考核制度,頓時就讓整個朝堂靜默。

很多人想說,卻不敢說。

因為他們這次,並不能拿出有力的反駁出來。

政績優異者,優先選拔上位,這很難有反對的理由。

總不能說,還是覺得關系舉薦比較好?

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而且大家也都知曉,這件事陛下拿到朝堂上來議論,其實早就已經下定決心。

若是那個傻子冒出來反對,往後的日子好不好過,還有沒有,就不好說了。

當第三件事,官員致仕章程說出來後,整個朝堂就跟炸開了鍋一般的熱鬧。

六十歲退休?

退休按照品級,每月最低可得五貫鈔補助?

這個方案一出來,有人願意,有人不願。

願意的主要是上了年紀的官員,他們有些干不動了。

不願意的也是這些上了年紀的官員,因為他們不想放下手中的權力,也覺得自己的身體還算不錯,能繼續干上幾年。

與其說是朝會商議,不如說是陛下通知一聲。

官員反對或是贊成,對於朱元章來說,也沒太大的意義。

其實絕多數的京官對於致仕章程的看法,還是處於贊同的狀態。

因為這里是天子腳下,錦衣衛的嚴密監視,讓他們根本沒有貪贓枉法的可能。

加上陛下這人很是勤奮,也拉著大家一起勤奮,稍微有些年紀的,都感覺壓力很大,頗有些承受不住。

致仕對於他們而言,反而是一種解脫。

按照陛下頒布的致仕章程,也不是說致仕後就完全沒了地位可言,也一樣有上奏的資格。

朝臣們議論的同時,在奉天殿的角落,還有數個記載朝會的文人。

他們是被特批參加朝會,本身沒有官職在身,主要負責記錄一些大的事情。

便是京師邸報的編修們。

兩日後,朝堂上的三件大事,就已經刊登到了邸報之上,並且發行。

對於現在的京師百姓來說,每天清閑時分最為主要的事情,就是去茶樓聽邸報。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幾乎所有的百姓就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

而京師這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有上千家茶樓開張營業。

主打的就是邸報講述。

當一股風cháo興起的時候,對於絕大多數坐賈來說,那就是大生意。

干說書人這行的,也越發多了起來。

「話說這官員致仕章程,為的是啥?」

「為的就是給後面的年輕官員讓路呀。」

「今日邸報上的三件大事,咱們可不能說分開了看,而是要連在一起,才能明白陛下的意思。」

「南北分榜取士,政績優先晉升,六十歲致仕。此三件事連著分析,咱們可就明白陛下他老人家的心思了。」

「這是要讓咱們大明朝吏治清明,剔除貪wū行賄之輩,也能讓上了年紀的官員們,安享晚年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