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2 / 2)

大明皇長孫 執筆見春秋 2024 字 11个月前

瞬間就是大面積的傾銷。

占小便宜嘛,誰不喜歡呢。

這樣的銷售方式,很快就被其他的商會學習采用。

可不僅僅是在水果方面,其他方面也是盡皆如此。

這也就導致如今的大明京師,享有不僅是大明各省的貨物,海禁解開後,國外的新奇貨物,也是大量的流入京師之中。

加上關卡的減弱。

娛樂行業也是迅速興起,什么各地的戲班子,各個地區名氣菜餚,小吃,風靡而來。

關鍵是大明人口多,賺取錢財也就變得更加容易了許多。

加上對於京師的管理到位,現在的京師,是真正的文明繁華之都。

這些倭人自從來到京師之後,就徹底的喜好上了這里。

都是讀書人嘛,他們也去過很多地方,但在京師的生活,太令人流連忘返了。

想要的,想吃的,想看的,想玩的,應有盡有。

加上倭國最近加大的對這些潛伏在大明倭人錢財的供應,他們的心志,早就已經不像是當初那般的堅定。

花花世界,最是磨人。

「孟兄說得簡單,可是要知道,保護在大明皇帝身邊那都是一等一的將士。」

「無一不是明軍之中的高手,我們這邊,僅僅只有不到三十弓手,倘若一擊不成,打草驚蛇之下,大明皇帝必然震怒。」

「若是順藤摸瓜,查出我等的身份,倭人在大明京師,將會受到更為嚴厲的打擊。」

「即便是成了,殺了大明的皇帝,還有他的儲君,難道就不會征伐倭國了嗎,我想,可能會比之前更加的凶勐。」

「新任的大明皇帝,絕對是要給其報仇的,那只會更加的瘋狂,甚至倭國都要徹底的覆滅。」

半晌之後,有一人站出來,義正嚴詞的說道。

這番話,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人的贊同附和。

多數人一致認為,刺殺大明皇帝,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

其實大多數人心中害怕的是,當知道是倭人干的,會被影響到在京師的生活。

看著面前的討論聲,孟義有些頹廢的靠在座椅上。

他感覺現在的倭人,已經變了,似乎不再是效忠天皇陛下了。

可是他想了半天,卻想不出什么反對的道理來。

或許,當初家主的決定是錯誤的,就不應該送他們去學習大明的文化,到了現在,他們反倒是跟大明的文人一般,變得沒有了以前的忠心。

想到沿海最近不斷送來的錢財,孟義感覺心里有些憋屈。

可單憑他一人之力,無法驅使足夠的力量,對大明的皇帝進行刺殺。

為了避免被一鍋端,倭人暗中培養的武士,都是分布在各個頭領的下邊,之前有倭人被抓,也沒對他們有太大的影響。

便是此時,有一人說道:「孟兄的心思,我們都是了解的,不過對方送來紙條,明顯是要借刀殺人。」

「借我們的刀,去殺大明的皇帝,讓我們承擔所有的罪責。」

「既然是如此,那為什么我們不能借別人的刀去殺呢,也跟他們一樣。」

孟義聽到這話,看向其中一人問道:「趙兄可是有什么主意,可是在這大明,雖然許多人對於大明皇帝恨之入骨,但要他們去行刺,只怕沒幾個人有這樣的膽子。」

「若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大明的皇帝馬上就要回宮了,下次出來,便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被稱呼為趙兄的倭人,笑著說道;「孟兄,還有在座的各位,可是知曉最近的都指揮使滅殺桉。」

「不瞞諸位,此事趙某本不想說,現在卻又不得不說,這桉子,趙某麾下,也是有所參與的。」

聽到這話,眾人頓時驚呼。

孟兄更是直接挺直了身子,眼神緊緊的盯著,直呼其名道:「趙立山,這件事可開不得玩笑。」

趙立山有些得意的說道:「自然不是開玩笑。」

「對方的具體來歷,趙某也並不知曉,不過對方當時,便就是聯絡趙某去處理的事情。」

「目前,趙某尚且可以聯系上他們。」

「他們敢直接殺四名衛所都指揮使,想必對於大明皇帝,有著極其重大的仇恨,現在得到這個消息,肯定會出手的。」

孟義沉聲道:「你確定。」

趙立山搖頭道:「我不確定,但現在已經沒有了更好的辦法。」

孟義點點頭:「那這件事,便就拜托趙兄了,事不宜遲,還請趙兄趕緊前去聯絡,我這就派人跟蹤,隨時關注其動向。」

趙立山卻沒有立即起身,轉而說道:「如此大事,盡系於趙某一人之身,雖是職責所在,但麾下也需要養活很多弟兄。」

「在最近的錢財分配上,還希望孟兄及諸位高抬貴手,多多讓與趙某一些。」

趙立山也不含湖,相當於直接開始提條件了。

聽到這話,孟義也干脆說道:「此事若能成,我可做主,往後送來的錢財,趙兄除開賞賜之外,可得其余七成。」

「我自當親自寫信稟告天皇陛下,保舉將軍之職,趙兄亦可隨時返回國內,不必再潛伏於大明京師。」

趙立山聞言,卻是說道:「返回國內倒是沒有必要了,趙某在大明京師,也可以更好的為天皇陛下效忠。」

「只要其他的承若到位即可。」

孟義自然知道趙立山的心中打著什么算盤,便就點頭答應。

趙立山也不含湖,立即起身,開始去聯絡人去了。

他說沒錯,關於殺害衛所都指揮使的事情,確實是有他的一份。

這件事便也一直瞞著,即便是同為倭人也沒有說,現在倒是借刀殺人的好機會。

半炷香後,趙立山便就來到了坊市的某個店鋪。

這里賓客滿座,極為熱鬧,但趙立山深知,這只是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