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掃盲:外國人筆下的真實大明(1 / 2)

覆雨邪情 易天下 1616 字 2020-07-25

由於歷史觀的原因,幾十年來中國的歷史學界一直在做一件事:貶明揚清。明朝被描繪成一個君昏臣貪,社會黑暗,文化和科技墮落的朝代。而清朝的「康雍乾盛世」被一再提起,歷史學家不顧清朝終其統治也未達到明朝社會文化、經濟成就的事實,對無知的學生和民眾灌輸被歪曲的歷史內容。

歷史的真相是怎樣的呢?我今天要說的是,明朝非但沒有這些歷史學家描述的那么黑暗,而且是一個在當時世界上擁有最先進的權力分立體制,君權受到強力制約,讀書人把握國家命運的民主國家;也是一個擁有龐大市民階層,海外貿易領先全球,科技文化迅猛發展,城市居民數量迅速擴張且生活幸福的社會。

16世紀到17世紀,來往東西方的外國人已經非常多了,那么,他們眼中的明朝社會是什么樣子的呢?那應該是對當時的中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

1585年門多薩所著《中華大帝國史》出版,並在16世紀末先後被譯成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以及荷蘭文等七種文字,共發行46版。該書是16世紀有關中國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風俗、禮儀、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經濟等概況最全面、最詳盡的一部著述,其中載道:

「這個國家的男女都有很好的體質,勻稱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們大都臉寬,小眼睛,扁鼻子,胡子稀少,但也有人有大眼睛和大胡子的,臉孔很均勻。」

「他們第一是極其清潔,不僅在他們的屋內,也在街上。他們通常在街上設有三四處必需的或公共的休歇處,布置很好,因此忙於公務的人不會把街道弄臟,並且從那里得到供給,類似的法子通行全國所有的道路。有些城市的街道可通航,如同意大利的威尼斯。」

「全國的大道是已知修築的最好和最佳的,它們十分平坦,哪怕在山上,並且是靠勞力和鋤頭開出來的,用磚頭和石塊維護。……有很多大橋,建造奇特,特別是建在又寬又深的河上。在福州城,正對著國王大稅收館的館宅,有一座塔,根據那些看見的人的肯定,超過了羅馬任何建築,他樹立在40個柱子上,每根柱就是一方石頭,又大又高。」

「他們得知在中國的其他省份,還有制作奇特和優良的炮。這可能是船長阿特列達看到的那種,他在一封致國王肥列普的信中向他報告有關這個國家的秘密,其中說,中國人跟我們一樣使用各種武器,他們的炮特別好,我同意這個說法,因為我看過一些架在船上的這種炮,它制造的比我們的好,更加堅實。」

「他們為打仗制造大而堅實的船,有高船樓,分設在船首和船尾,很像來自列潘特的船,和葡萄牙人駛入東印度的船,他們的船很多,以致一個將官,可以在四天里召集一支六百多人的軍隊。……他們有很多其他種類的船,有些有繪畫和塗金的廊子和窗戶」……

1613年耶穌會士曾德昭到達中國南京,1636年返回歐洲,回國的途中完成了《大中國志》。他在中國呆了22年之多,正是處於波瀾壯闊的晚明時代,他記載的晚明社會和清廷文人的描述的「皇帝昏庸無能,政治黑暗腐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明末截然不同,這時一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充滿巨大活力的國度:

「他們的住房因設計良好而便於住宿,整潔舒適」

「南方九省的最後一省是南京,……是中國最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的精華。……其西部地區最富庶,盛產棉紗,……僅在常州城(chincheo)城及附屬廣大地區,就有20萬台織布機。……由於織布機小巧,一間屋子內常常安放許多台,差不多所有的婦女都從事這種行業」

「中國人天生好經商,不僅從一省到另一省做買賣,獲得大利,甚至也在同一城市做生意。商店里有的東西,街上幾乎都有售賣。……富有的商人信用良好,很守時(葡人多年的經驗證明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