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唐先海砸壺(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035 字 9个月前

唐先海想了想,一拍大腿回答道:「要是我在做壺的時候出現這樣的失誤,肯定是第一時間毀掉重做。」

徐景行笑著點點頭,「沒錯,這才是正常且正確的做法,我雖然不是非常懂紫砂壺的制作流程,但也知道半成品的紫砂壺在沒有入爐煅燒之前毀掉重做幾乎沒有什么損失,只是稍微浪費一點時間而已,就跟捏泥人一樣,捏不好完全可以揉成一團重新捏,除非……」

說到這里,他看了看余澤誠,又看了看唐先海,才接著說道:「除非對方沒有覺察到這點小失誤,或者比較懶,又或者舍不得毀掉重做。」

「但是,這把壺很顯然不是第一種情況,因為對方很明顯的覺察到了刻字時犯的錯誤,後邊還專門進行tiáo整和彌補了;而第二種情況也不太可能,因為一個合格的手藝人幾乎不太可能是個懶蛋,懶蛋根本沒辦法把手藝習練到這種境界,要知道,先不管這把壺的新舊,光制作水平而言,還是很不錯的,要不然您也不會買下來。」

「所以,只能是最後一種情況,對方知道這把壺上有瑕疵,但卻舍不得毀掉重做,之所以會舍不得在刻字階段毀掉這樣一把幾乎沒什么損失的半成品壺,原因只有一個——對方制作這把壺挺費勁兒,毀掉重做可能還做不到這么好,哪怕有瑕疵。」

一口氣說完,看向唐先海,「您說對嗎?」

唐海縣遲疑片刻,點點頭,「你這么一推理,就很明白了,這壺的作者目的性很qiáng,就是把這把壺的壺形和那八個題字硬生生的湊到一塊,以至於在刻字階段出現失誤都不敢重新來過。」

這時,安心在一旁揮了揮手機,「師父,唐先生,我找到這把壺的原型了,這把壺在15年的西泠印社秋拍上以四十六萬元的價格成交,看圖片,跟面前這把壺幾乎一模一樣。」

徐景行把手機拿過來掃了一眼,果然如此,網上有交易備案,交易內容相當詳細,不光有交易品的高清大圖,還有起拍價、成交價以及鑒賞結論等文字備注,甚至還有這把壺的傳續信息。

他最為關注備注的那些傳續信息,因為那才是鑒賞一件古董時最為重要的也最為直接的證據,比如說這把壺。

說到這把壺,不得不提清中期時出現的大批喜歡紫砂壺的文人,例如陳曼生、瞿子冶、鄧符生、朱石梅等人,他們非常喜歡紫砂壺,但又不會做壺,因此只能跟那些紫砂藝人合作,比如說楊彭年、邵大亨、申錫等構思jīng巧的紫砂藝人。

愛壺的文人和手藝jīng熟的紫砂藝人合作,使得紫砂壺在文人領域內越發受人歡迎,甚至成為文人雅趣的代表之一,這也直接推動了紫砂文化的發展,使得紫砂壺從實用器跨入了了文玩的領域。

而楊彭年和陳曼生的合作,就是這個時代的代表,兩個人合作創作除了許許多多jīng美絕倫的紫砂壺,其中的曼生十八式更是兩個人合作生涯中最為耀眼的成就。

但是,正版壺的壺身、壺壺蓋上除了留有楊彭年的「彭年」刻款印外,只有「廉普監造」四個字,而非陳曼生的款式。

廉普是誰?這也不是庸碌之輩,而是清道光三年進士王成璐,其人仕途光明,先後做過知縣、點簾官、知府、雲南鹽法道、按察使等職位,有善政,留有《佩湘詩草》四卷,其游蹤遍及大江南北,詩作多作荊楚名勝,而且是當了縣令後所作,內容大多涉及民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