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六)(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418 字 10个月前

這里面當然有區別,太學生哪有那么容易考上,只是李延慶有點疲憊了,不想再說什么,便對王掌櫃道:「煩請掌櫃送一份上好的飯菜來我房間,再帶一壺酒來。」

「小官人請去休息,我馬上就安排送來。」

李延慶和張顯分手,拖著疲憊的步伐回房間了,他身體倒不累,但頭腦里卻象發生了泥石流一樣,一片混沌,他什么事都不想做,什么書也不想看,只想倒頭好好睡一覺。

.........

第三場考試也是大頭,考策和論,無論明經科還是進士科都有這種題型,可以說它是考生最後排名的關鍵,考兩天一夜。

策論沒有題目試卷,只有示題牌,一共只有三道題,一策兩論,其中對策題極為重要,也是整場解試科舉的核心。

對策題卻讓李延慶有點愣住了,『試析收復燕雲的准備之策』。

科舉也是一面鏡子,從科舉題目中也可以看出朝廷一些決策的思路,居然提出收復燕雲,那就說明當今天子已經有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想法。

李延慶是很清楚那段歷史的,六年後的宣和四年,童貫率十五萬大軍北征遼國,企圖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結果被臨時拼湊的幾萬遼軍打得慘敗而歸,使金軍看透了北宋王朝的腐朽和虛弱。

不過這道題並不是要求考生寫如何收復燕雲,而是考准備策略。

一般戰爭准備都是會從民心向背、糧草物質、兵源征用、加qiáng訓練等等各方面進行闡述。

但李延慶決定不僅寫這些方面,他還要寫遼國目前的情況,寫金國建立對整個戰爭局勢的影響,

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敵人並不完全是遼國,還包括了金國女真人,收復燕雲絕不是短期就能實現,而是需要朝野上下齊心協力,勵jīng圖治數十年的長期准備後,才能實現的偉業。

『女真者,源於靺鞨,興於完顏,其酋首阿骨打以猛安謀克為制,凝聚蠻野諸部,創建qiáng悍之軍,厲兵秣馬,野望彌遠,出河店一戰,以少勝多,遼北之勢初定......

李延慶一邊寫一邊想,足足寫了三個時辰,他才寫完了這篇洋洋灑灑三千多字的收復燕雲准備之策。

.......

入夜,李延慶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並不是隔壁鄭胖子的震天呼嚕聲影響他的睡意,而是一篇收復燕雲准備策令他浮想聯翩,焦慮難安.

去年初金國已建立,再有十年就是靖康之恥到來,天子宋徽宗依舊紙醉金迷,任用jiān佞,不思進取,不僅對女真崛起絲毫無防范之心,而且還對燕雲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自己明知歷史,卻人微言輕,難以阻擋危局一天天臨近。

李延慶並不憐惜徽欽二帝被金人qiáng擄北去,他只是心痛大好河山慘遭蹂躪,千千萬萬的善良百姓在鐵蹄之下號泣無助,美麗家園變成殘垣斷壁,百年繁華在烈火中焚毀殆盡。

他生於斯,長於斯,這里是他眷念的家園故土,那些善良淳朴的父老鄉親,他李延慶要怎么樣才能改變歷史,保護大宋的美麗家園和千千萬萬父老鄉親不受異族鐵蹄的蹂躪呢?

不知不覺李延慶已是淚流滿面,他躺在木板上,透過小門望著夜空中的漫天星斗,那一顆顆璀璨的星星就仿佛改變歷史的一個個機遇,那么清晰,卻又那么遙遠,可望而不可及。

機遇,他需要抓住機遇,可是小小的相州,他又該去哪里抓住機遇呢?

這時,隔壁傳來鄭胖子悶雷般的呼嚕聲,李延慶嘴角不由露出一絲苦笑,他凝望星空去尋找機遇,卻不知道機遇就在自己身旁,機遇就在自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