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45 字 10个月前

一晃兩天過去了,第三天吃罷早飯後,李延慶用士兵提供的清水洗了一把臉,讓頭腦清醒,李延慶瞥了一眼放在匣子里的卷子,他是在昨天下午做完了經文的全部試題,又仔細檢查了一遍,沒發現錯誤,他便糊上了卷子,小心卷起後裝入試卷匣內,每個士子都有一只這種抽chā式的試卷匣,便於考卷存放。

『當——』雲板聲再次敲響,發卷的時間到了,今天發卷會將明天的詩考卷一並發下,如果說頭兩天的科舉在於熟練和數量,那么後兩天的科舉就在於難度和深度了,量不算太大,要求寫論一篇,策五篇,每篇的字數在千字左右,最後一天詩作兩首。

一般考生平時都已准備了不少各種類型的詩作,總能挨到一點邊,所以第四天的時間基本是多出來的,等於用兩天的時間來寫六篇策論,所以大部分士兵都能完成,關鍵就看質量。

論是對已完成的事情進行評價,發解自己的見解,而策則是對各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所以策論是科舉的關鍵,尤其是其中的一篇策,被稱為題眼,也是整場科舉的核心題,大家都很關心這道題。

二十五巷的考官開始依次發卷了,李延慶很快便拿到了卷子,和所有士子一樣,他首先看策的第五題,也就是題眼,題目正是李延慶事先猜到的:《宋遼金之對策》。

這時,左邊的考房內低低發出一聲驚呼,顯然,這位仁兄也猜到了題目。

題目雖然猜得到,但未必答得好,李延慶在幾年前的發解試上也答過這道題,不過當時金朝是略寫,現在要成為主角了。

這時,李延慶又翻了翻其他題目,議論題是《人命至重,是以聖賢重之》,這道題其實是討論大宋司法恤刑慎殺制度。

其他幾道對策涉獵甚廣,有要求應對保甲法之改進,有要求談酒鹽專賣制度,有要求寫廉政之策,有要求寫平寇之法,每篇對策都非常務實,這就是考士子的真才實學了。

最後是詩作,詩作屬於捎帶腳兒的,不是很重要,在王安石科舉改革前,詩賦是決定考生命運的題目,但王安石卻認為考詩賦看不出士子人品和能力,便取消了詩作,改考經義和策論,學聖人經義以修德,做天下文章安民,這種務實的思想便一直延續下來,這次雖然增加了詩作,但它遠遠不能和策論相比。

詩作之題為,『戰罷沙場月sè寒』。

這是出自王昌齡的出塞詩:『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sè寒。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其中以『戰罷沙場月sè寒』一句破題,賦詩一首,不限韻腳。

這顯然是呼應《宋遼金之對策》這道對策題,其實對策題的意圖已經明顯了,朝廷已有北伐之意。

李延慶沉思良久,科舉的格局已定,如果他寫聯遼滅金,恐怕第一lún就要被淘汰。

他低低嘆了口氣,提筆先寫了一首詩作,用陸游的一首詩修改而成

《關山月》

和戎詔下已百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幽燕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