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兩路(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86 字 10个月前

兩名偏將各率一千人向左右樹林內奔去,種師中隨即命令大軍原地休息,等待搜索結果。

一個時辰後,一隊騎兵回來稟報,「啟稟主將,兩邊沒有任何埋伏,軍隊已經進入濁lún寨,寨中沒有敵軍士兵,是一座空寨。」

種師中大喜過望,隨即下令大軍前進。

濁lún寨果然是一座空寨,寨中連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幾百座空帳篷,帳篷內長滿了雜草,足有一人高了,廚房里遺留的一些肉食早已腐壞,大門鐵栓上長滿了鐵銹,種種無法偽裝的跡象表明,這座大寨至少有三個月沒人居住了,如果曾有一萬駐軍,光是運輸糧食就聲勢浩大,他們的探子不可能發現不了。

下午時分,之前派往暖泉寨和大橫水寨的軍隊也派人來稟報,兩座大寨也是空寨,大橫水寨幾個月沒有人居住,而暖泉寨有居住過的痕跡,但不超過兩千人,已經倉促撤離了。

看來兄長的情報並沒有錯,西夏果然沒有在東北方向駐軍,種師中再沒有顧忌,立刻揮師南下,率兩萬大軍直撲詳祐軍司,配合南面宋軍主力攻打石州。

........

宋軍在奪取銀川城後,大軍繼續北上,銀川城只是西夏的橋頭堡,穿過橫山是一片長達百里的平原,然後便進入平夏防御區,這里是西夏的防御要部,屬於低緩的丘陵地帶,從東向向西分布著左廂神勇、祥祐和嘉寧三大軍司,總兵力在十萬人以上。

宋軍主力直接面對的是石州軍城,如果說銀川城是西夏東南部的入口,那石州城就是咽喉了,石州後面是夏州,但夏州是民城,聚居著大量的平民人口,沒有什么防御能力,因此只要奪取石州,西夏東半部基本就保不住了。

祥祐軍司原本有駐軍五萬,指揮使正是李良輔,隨著李良輔陣亡以及兩萬銀川守軍的覆滅,副指揮使察卡便將軍司三萬軍隊都集中到石州城,准備拒堅城和宋軍一戰。

宋軍在距離石州三里外的高處扎下大營,並修築了板式營牆,太尉童貫給種師道的軍令是八月底之前奪下銀川城,打開西夏東線的局面,種師道最終完成了任務,接下來他便沒有什么時間限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打陣地戰,步步為營,最終奪取石州城。

中軍大帳內,主帥種師道正召集高官商議軍情,李延慶出奇兵拿下銀川城後,他在河東軍的話語權明顯提高了,種師道把他放進了高層決策圈內。

在此之前,李延慶參加的是眾將議事,也就是所有指揮使以上將領參加中軍議事,而奪取並守住水壩,攻下銀川城,這兩大功績使情報司和李延慶的地位都得到大大提高,進入決策圈議事,既是一種獎勵,也是一種認可。

大帳里坐著七人,除了主帥種師道和副將姚仲平外,還有大將楊可世和曲克,另外還有後勤軍主將宗澤,首席幕僚曹慶,現在再加上情報司主事參軍李延慶。

地圖前,種師道指著石州北部道:「我今天上午接到兄弟的鷹信,從麟州出來的宋軍已在三天前進入了西夏,現正向石州方向挺進,目前位於我們東北部的德靖鎮,距離夏州大約還兩百四十里,距離石州還有一百八十里,現在他們最大的問題是補給不足,攜帶的干糧只能支持三天了!「

種師道又一指地圖的德靖鎮,「德靖鎮原本有一個西夏軍隊的補給糧窖,麟州軍是打算奪取這座糧窖,獲得糧食補給,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這座糧窖的糧食已經全部運到了銀川城,鎮上的人也全部撤退到夏州,現在麟州宋軍非常被動,我們商議一下,看看我們能提供什么援助?」

說到這,種師道看了一眼宗澤,宗澤是後勤主將,這件事是他的主管范疇,宗澤沉吟一下道:「我有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用大車運糧北上,大帥派騎兵護衛,因為不算遠,也就三天路程,如果麟州軍繼續南下,最多兩天就能碰頭;第二個方案是騎兵直接攜帶糧食北上,五千騎兵每人可攜帶五斗糧食,只要一天就可以抵達德靖鎮,麟州軍就有了十天的糧食,足以解燃眉之急。」

這時,一旁的李延慶緩緩道:「不管是第一個方案還是第二個方案,西夏軍都會派軍隊攔截,不過如果我們將計就計,以送糧為誘餌,誘敵軍出來攔截,我們大軍趁機包圍這支敵軍,大帥覺得石州城的西夏軍是救還是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