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下)(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472 字 10个月前

這時,新相國范致虛走出隊列道:「李御史是河北人,應該深有體會,為什么後來朝廷不再提倡弓箭社,弓箭社增加農民負擔,耽誤農時,實際上是擾民之舉,河北民眾普遍反對,恐怕很難再重新推行。」

「范相國有所不知,弓箭社擾民是因為官府不願負擔弓箭費用,讓農民自行購買,一副弓箭就要十幾貫,普通農民確實買不起,而且在訓練弓箭社後,農民另外還要服勞役,或者交免役錢,這當然會引起抵觸,如果把弓箭社訓練視為服勞役,不用再交免役錢,卑職相信河北、河東民眾一定會大力支持,卑職認為,北伐不僅是朝廷之事,也是天下民眾之事,既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又能防范女真鐵蹄南下,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大殿內的議論聲越來越大,李延慶的話可謂切中要害,弓箭社為什么實施十幾後就漸漸推行不下去,根本原因就是官府不肯讓利於民,它大大加重了農民負擔,引起農民嚴重抵觸。

不過李延慶雖然言之有理,卻沒有幾個官員敢出頭支持他,大家都看出來,天子心中已經十分惱火,這時候出頭,無疑會引火燒身。

這時,太子趙桓出列道:「父皇,李御史言之有理,名正方能言順,廢除檀淵之盟,使我們不再有道義之憂,可以要求廢盟,若遼國拒絕,正好使我們出師有名,兒臣支持李御史的這個建議。」

新任相國范致虛也躬身道:「戰爭總是最後的一步,雖然我們北伐意志已定,但正如李御史之言,名正言順方顯上國氣度,武功雖盛,以文略濟之,更顯其渾厚,臣也認為可廢除檀淵之盟。」

趙佶心中雖然不滿,但廢除檀淵之盟關系大義,他終於點頭答應了,「戰備計劃繼續實施,廢盟協商可以進行,傳朕的旨意,令駐遼特使正式向遼國提出廢盟事宜,若遼方有疑義,雙方可在檀淵協商。」

趙佶雖然同意廢除檀淵之盟,但他卻絲毫不提重建弓箭社,防御金兵南下之事,他冷冷看了李延慶一眼,「李御史若沒有別的建議,就退下去吧!」

李延慶無奈,只得退下去了。

這場朝會足足進行了近三個時辰,朝會結束時已經快到中午時分了,隨著散朝鍾響起,千余名朝官紛紛向大殿外走去,很多人眼光古怪向李延慶望來,那眼神中分明帶著一絲不屑和鄙視。

天子詢問建議只是一種形式,根本不允許人反對,再說就算有建議也是由相國提出,或者其他重臣,哪里lún得到他這種站在隊伍最末尾的人出頭,偏偏他站出來反對北伐,簡直就是不知好歹,不懂規矩,甚至連一些同情他的官員也盡量避開他,害怕被他連累。

李延慶卻毫不在意,他現在更關心宋遼協商的結果,如果天子趙佶能幡然醒悟,協助遼國抗金,那他李延慶今天就算被罷官免職也心甘情願了,但這種可能性簡直比直接升他為相國還小。

李延慶心中苦笑,轉身向殿外走去。

「李御史!」身後有人叫他。

李延慶回頭,原來是新任相國范致虛,李延慶連忙拱手行禮,「卑職參見相國!」

「不錯,李御史很有膽識,敢做敢為!」

范致虛笑眯眯誇了一句,又道:「不過我感覺李御史的本意還是反對北伐,又不能明說,只好借用廢盟談判來拖延北伐的計劃,我說得沒錯吧!」

李延慶默默點頭,「朝廷相信女真人,遲早會被其所害!」

范致虛微微嘆了口氣,「你是河北相州人,反對北伐的心情可以理解,其實我也反對這次北伐,我在河北為官二十余年,很清楚戰爭爆發對普通百姓意味著什么?」

李延慶搖搖頭,「卑職反對北伐並不是因為自己是相州人,而是chún亡齒寒,沒有了遼國阻擋,女真鐵騎一定會席卷南下,那時,我大宋危矣!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幫助遼國抵抗女真蠻子,而不是自毀長城。」

范致虛暗暗贊許,李延慶和自己想到一起去了,但這種想法也只能壓在心中,不能說出來。

「你能這樣想,足見你的心xiōng寬廣,見識過人,但你不知道遼國是大宋百年世仇,也是大宋百年恥辱,一代代先帝都為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而抱憾終生,今天終於等到這個滅遼機會,不僅天子一定要北伐,而且絕大部分官員都支持北伐,你人微言輕,改變不了這個現實,甚至連我也改變不了。」

「我知道改變不了朝廷決定,但至少防范之心應該有,組織弓箭社是正途,為什么朝廷連這一點都不肯接受?」

「你建議很對,但今天不是時機,以後我會找機會再提出這個方案,現在你要低tiáo,要學會保護自己!」

說完,范致虛拍了拍他的肩膀,便快步走了,李延慶心中卻十分失落,他也忍不住暗暗嘆了口氣,難道自己真的沒有辦法改變這段歷史嗎?

========

【求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