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74 字 10个月前

西尚書省是老尚書省,位於御史台的北面,也在皇城外,宋朝建國之初,朝廷只是在形式上還保留尚書省的組織系統,但本身既無權力,郎官又不管事,只是用來作寄祿官,別無差遣,尚書省的制度名存實亡。

但元豐改制後,權力又逐漸回歸尚書六部,所以又在皇城內修建了新的尚書省,便於權力集中,老的尚書省便作為尚書省的庫房以及一些臨時機構的用地,這次成立軍監所,存在時間也就三五年,性質和江南的應奉局、京東兩路的西城所相仿,所以辦公用地就選中了西尚書省的左政樓。

左政樓全稱叫做左政務樓,它和中政堂、右政樓構成了尚書省的主體結構,樓高三層,四周還有近百間配房,占地足有五十畝。

在左政樓一樓的議事堂內,來自御史台、樞密院和兵部的官員都已經到位,目前只有主事九名官員,每個機構都派來一名主使和兩名副使,御史台的主使是侍御史李延慶,另外還有兩名監察御史為副使,樞密院的主使名叫李回,官任正六品的樞密承旨,兵部主使叫做蔣英,官任兵部職方司郎中,也是正六品。

這時,腳步聲響起,只見宰相范致虛快步走進議事堂,他身後還跟著兩名隨從,眾人起身躬身行禮,「參見相國!」

范致虛擺擺手笑道:「各位同僚請坐!」

眾人紛紛就坐,這時,李延慶驚訝地發現,范致虛身後兩名隨從之一竟然是秦檜,秦檜也看見了李延慶,笑著向李延慶點點頭。

『難道他也要加入軍監所?』李延慶心中暗暗思忖,他著實不解,秦檜可是太學學正,和軍監所一點關系都沒有,他怎么會搭上了范致虛這條線?

范致虛笑了笑對眾人道:「今天軍監所就算正式成立了,本相受天子委托,出任知事一職,軍監所以後就由我負責,和各位同僚一起,切實履行好軍監所的職責,軍監所的全稱叫做軍資監察所,主要負責監督這次北伐的後勤軍資籌備以及tiáo運情況,軍隊則和我們無關,等北伐結束後,軍監所將視情況保留或者解散,具體的規則我以後再慢慢細說,現在先給各位說一下軍監所構成及主要官員。」

范致虛回頭使個眼sè,秦檜和另一名隨從立刻取出一只頗大的卷軸掛在議事題板上,卷軸是素白絹布,上面畫了軍監所的結構圖。

范致虛拾起一根小棍走上前道:「軍監所的構成天子已經批准,所以這不是草案,而是正式的構成圖,主官是知軍監事,目前由我兼任,下面設三名監察使,目前由侍御史李延慶、樞密承旨李回、兵部郎中蔣英擔任,然後是六名監察副使,每個監察使下面各兩名副使,再下面是十五名從事,另外還有一千軍隊。」

范致虛見眾人眼中都有疑惑之sè,又緩緩道:「或許大家覺得奇怪,怎么會沒有三司會審?這里我要告訴各位,軍監所沒有三司會審,之所以讓御史台、樞密院和兵部共同參與,實際上是權力的一種分配,不讓監察權專屬於某一個部寺,也可以說是一種妥協,在軍器所內設三個職權並行的使司,御史司、樞密司和兵部司,三個司都向我匯報,各行職權,互不干涉,另外再設內務司,由兩名主簿負責,一位是秦主簿,一位是張主簿,以後內部協tiáo就由他們二人負責。」

秦檜和另一名隨從上前向眾人行了一禮,范致虛笑眯眯道:「各位還有什么問題嗎?」

「請問范相國,我們的官房.......」兵部郎中蔣英問道。

「官房已經安排好了,等會兒帶你們去,這么大的左政樓都屬於監軍所,怎么可能沒有官房?」

這時,李延慶問道:「剛才范相國說,還有一千軍隊......」

范致虛呵呵一笑,「軍隊是必須的,你們將去實地監察,沒有軍隊怎么行,每個司三百人,另有一百人歸屬於內務司,軍隊首領由你們自己指定,這樣便於指揮。」

「那什么時候著手監察?」李延慶又問道。

「要等樞密院匯集各地軍隊的資料,今年恐怕來不及了,最快也要到明年上元節後,這段時間你們可以籌建自己的使司,可以去左藏、太倉以及軍器監庫熟悉倉儲情況,了解物質的儲存、運輸、tiáo用等等過程,這樣明年接到案子便可以隨時上手了。」

眾人聽說還要等到明年上元節後,那至少還有一個多月,大家臉上都露出無奈之sè,沒有辦法,他們都知道宋朝的官場效率一向低下,籌建新機構只要一個月就能運轉,那已經是非常高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