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576 字 10个月前

「所以說李御史是非常之人,總有先見之明,當年李御史參加發解試時寫的策論我也看過,李御史說女真人一旦崛起,必成遼國大患,當時我以為是謬論,現在看來都一一驗證了,不知李御史為何認定女真人一定會南侵大宋?」

李延慶淡淡道:「女真和契丹本來就是一根藤蔓上的民族,只是契丹這個老葫蘆枯死了,又生出女真這個新葫蘆,但藤蔓依舊很茁壯,所以女真會直接繼承契丹的衣缽,並不需要象很多人說的那樣,要消化幾十年才能徹底取代契丹,恰恰相反,它只是把契丹皇族斬草除根,然後全盤繼承,官僚還是原來的官僚,制度還是原來的制度,子民也是原來的子民,甚至軍隊也是原來的軍隊,但統治階層卻是全新的,這樣一頭青壯之虎,區區燕雲之地怎么可能滿足它的胃口?」

「但大宋也是qiáng大的帝國,女真人未必有這個膽量南侵!」

李延慶搖了搖頭,「公相忘記黔之驢了嗎?如果大宋不去北伐,或許女真人還不敢輕舉妄動,可大宋一旦北伐,就會把自己的大而羸弱的一面bào露出來了。」

「你這話很尖銳啊!」

「事關大宋千千萬萬黎民百姓,卑職已經沒有什么可顧忌的了。」

蔡京點點頭,「范致虛應該有信給我吧!」

李延慶取出了信呈給蔡京,「請公相過目。」

蔡京打開信看了一遍,眉頭不由一皺,自言自語道:「范致虛也是老官場了,怎么想到用聯名上書的辦法,這不是在bī迫天子嗎?」

「童貫已經回京,後天將召開臨時大朝,估計就是決定北伐一事,范相國已沒有退路,只能孤注一擲。」

蔡京站起身負手走了幾步,半晌道:「李御史可知道童貫為什么堅決要求北伐?」

「或許和軍權有關!」

蔡京冷笑著搖搖頭,「那你太小看他的野心了,神宗皇帝曾有遺旨,收復燕雲者可封王爵,我大宋只會在死後追封王爵,這個童貫想在生前就封王,他的齷齪野心,我豈能不知?」

「希望蔡公相以大局為重,支持我們反對北伐。」

蔡京jīng亮的目光迅速變得渾濁了,他淡淡道:「我只是一個被貶黜的老人,賦閑在家,就算有心,恐怕也幫不了多大的忙,李御史,我很抱歉!」

李延慶平靜道:」就算公相怕得罪天子,不想被我們牽連,但也應該考慮了一下自己的歷史評價,假如大宋被金人所侵,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人在追究歷史責任時又會怎么評價公相?」

蔡京臉sè大變,半晌冷冷道:「我問心無愧!」

「既然如此,那卑職告辭了。」

李延慶行一禮,轉身便離開了書房,蔡眥在一旁有點不知所措,蔡京向他點點頭,讓他去送一下李延慶。

房間里只剩下蔡京一人,他著實心亂如麻,李延慶最後一句話儼如一把利劍,直戳他的內心,把他這些年一直不敢觸碰的心病刺得鮮血淋漓。

蔡京已經快八十歲,到他這個年紀早已洞察世事,對生前已經沒有多少眷念了,他考慮更多是身後,他在史書上的地位,後人對他的評價。

他也明白自己不是中興之相,大宋他手中日益衰敗,如果真象李延慶說的那樣,大宋因為北伐決策失誤而橫遭慘禍,後人在編寫宋史時,會不會把自己打入jiān佞另冊,令他著實擔憂之極。

沉思了很久很久,他終於長長嘆口氣,他是該在北伐問題上明確表態以撇清自己的責任。

..........

李延慶趕回府中家人已經收拾好,張虎上前稟報:「啟稟御史,我們仔細觀察過,周圍沒有監視者。」

李延慶點點頭問他道:「你妻子身體可以嗎?」

「坐船沒有問題。」

李延慶又問管家泰叔,「船只怎么樣?」

「兩艘客船已經租好,就停在雲騎橋下面,東西我們已經送上船了。」

這時,郭思思和扈青兒也各拎一個小包出來,後面跟著幾個丫鬟,「夫君,我們也好了!」

「走吧!我們上船。」

李延慶當然要親自送他們去暫時藏身之地,這時,城門還沒有關閉,他又囑咐張豹、張鷹和楊光幾句,他們三人騎馬走陸路去赤倉鎮等候李延慶。

雲騎橋下面是漕河,是溝通京城內幾大河系的人工河,京城水系四通八達,蔡河向南直通蔡州,只要沿著漕河走一里便進入了蔡河,蔡河一直行三十里,就到泰叔的老家了。

岸邊已經停泊了兩艘大客船,李延慶帶著思思、扈青兒以及兩名侍女坐前面一艘船,其他人坐後面一艘船,船夫們撐開竹篙,搖起疆櫓,兩艘船沿著漕河向一里外的蔡河駛去,很快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就在李延慶帶領家人離開京城的半個時辰後,位於御街的寶妍齋外出現了幾名黑衣人,他們迅速翻進了圍牆,很快他們又逃離了寶妍齋,不多時,寶妍齋內開始冒起了濃煙,很快火光大作,左鄰右舍被驚動了,開始有人大喊起來,「走水了!快來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