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17 字 10个月前

「應該三個月後就好了,江名醫說你現在大約兩個月的身孕,再堅持一個月。」

「哎!還要痛苦一個月。」

曹蘊又展顏一笑,「不過想到腹中有了孩兒,再痛苦我也很開心。」

「這就對了,你開心,腹中孩兒也開心,你難過,他也會難過。」

曹蘊點點頭,「希望是個小郎!」

「小郎、小娘子都一樣,我都喜歡,我得好好想一想給他們起什么名字?」

曹蘊嫣然一笑,「夫君太性急了吧!而且阿公說,起名是他的事情,你就不要cào心了,夫君,我想休息一會兒,你去書房寫兩封信,給阿公和我父母報喜。」

「為夫遵令!」

李延慶扶妻子躺下,又給她蓋上被子,這才起身去書房了......

入夜,李延慶已經寫好了兩封家信,就等明天一早讓急腳遞帶回京城。

宋朝的快遞業十分發達,公私皆有,官方叫做驛遞,同時也有專營貨運的大商人開了類似的寄送業務,叫做遞鋪,專門給人送文書及重要物品,如果需要加急,便可以加錢用急腳遞,三百里內當天送達,但最快的是金字牌急腳遞,只有官方驛遞才有,一般用於軍機要務或者赦書。

比如岳飛被下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師,並不是說天子拿出十二道金牌,而是指天子的詔書用了十二次金字牌急腳遞,封筒上用金字寫著「御前文字不得入鋪」,這種文書不能在遞鋪停留,快到驛遞時搖鈴,驛站里人聽見鈴聲候在門口,像跑接力賽,一路鳴鈴,過如飛電,行人望之避路,晝夜不停,日行五百里。

李延慶用的遞鋪叫做易達遞鋪,總部在京城,本業也是做船運業,叫做易達貨運行,同時也兼營快遞文書之類,在各州州府都有分店,李延慶托了寶妍齋的關系,又用一間官房免去租金,才讓易達貨運行在嘉魚縣也開了一家兼營快遞的分店。

李延慶讓易達貨運行在嘉魚縣開設遞鋪當然是有目的,他想了解京城的消息,便專門訂了兩份報紙,雖然官方也有《邸報》,但《邸報》官僚習氣比較重,送到各地很慢,到了嘉魚縣已經是一個月後了。

李延慶訂的兩份報紙,一份叫做《朝報》,雖然名字叫做《朝報》,但既然平頭百姓也能在報攤上買到,顯然和官方無關,而是民間發行,《朝報》實際上就是抄襲《邸報》的內容,但它發行快,面向大眾,好在朝廷也不追究,深得百官和一般老百姓喜愛。

另一種報紙是《小報》,相當於如今的娛樂快報,往往爆出《朝報》不涉及的宮廷秘史、名人八卦等,特別能博人眼球,深受百姓喜愛,而且宋朝對輿論的寬容更是讓歷朝歷代汗顏。

比如在大觀四年,《小報》就制造了一則驚天新聞,當時民間對丞相蔡京的意見很大,為了滿足社會輿論需求,《小報》便假冒天子語氣發布了一則抨擊蔡京的詔書,指責『蔡京目不明而qiáng視,耳不聰而qiáng聽,公行狡詐,行跡諂諛,內外不仁,上下無檢』,還報道說,蔡京及其同伙已經被天子一網打盡。

這種公開假冒聖旨的行為在歷朝歷代都是誅九族的大罪,但在宋朝卻什么事都沒有,而且當事人蔡京無可奈何,又不敢利用權勢查辦《小報》,只得自掏腰包在《朝報》上連續刊登啟示,澄清自己並沒有被天子懲處的事實。

這兩份報紙李延慶在京城也會買,在御史台內翻看,現在到了地方,他更加關注京城的消息,他便利用遞鋪的渠道,讓父親每天給他加急寄這兩份報紙,一年光急腳遞的費用就要耗費兩千貫錢,但至少他也能在三天後就看到京城的消息了。

不用說,家里人也極為歡迎其中的《小報》,每天都要爭著閱讀,成為家中的一大樂趣。

李延慶寫完信,這才想起今天的報紙還沒有看到,他連忙對端來茶水的徐五小娘道:「你去問問管家,今天報紙來了沒有?」

「官人,報紙已經來了,我看見在二夫人那里。」

「你去替我問問,如果她看完了,就給我拿來。」

徐五小娘匆匆去了,不多時,拿一份《朝報》,「官人先看這份吧!《小報》剛剛被扈姑娘拿走,扈姑娘說她看完後會送來。」

李延慶無奈,只得接過報紙打開,《朝報》和《小報》的大小和版式與今天的報紙已經差不多了,也是一塊一塊的豆腐塊文章,重要消息用粗字標出,也有頭版頭條。

雖然是三天前發生的事情,但頭版頭條的消息卻讓李延慶愣住了,『金國使者相約攻遼,朝廷已正式決定北伐』。